撤光垃圾桶 玉山野生動物轉向覓食
玉山塔塔加為防止動物翻找垃圾取食,園區只剩2個防熊垃圾桶。(玉管處提供)
少數遊客垃圾扔山溝 便當廚餘丟公廁垃圾桶 動物定時光顧
記者劉濱銓/專題報導
玉山國家公園近年台灣黑熊、山羌、水鹿有增加趨勢,塔塔加園區常見野生動物,遊客如同置身「動物星球」,玉管處為避免動物取食,去年底撤光垃圾桶,但動物竟轉移到公廁翻找廚餘,部分遊客亂丟垃圾,餵食野生動物,不但造成山林負擔,也影響動物覓食習性,甚至升高人獸衝突風險。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研究,十年來玉山園區經自動相機監測,拍到山羌、水鹿的次數增加二至三倍;並首度拍到台灣黑熊媽媽帶三隻小熊畫面,今年到九月,目擊黑熊通報就達十五件,是近五年最多,黑熊專家黃美秀也認為,玉山廿年來黑熊變多,估近三百隻。
僅剩2個可阻絕動物翻找垃圾桶
但隨著動物及遊客均增加,垃圾處理與棲地保育成為兩難題,塔塔加去年底撤光垃圾桶,僅剩二個可阻絕動物翻找的防熊垃圾桶,盼減少垃圾量,也避免動物翻找取食。
惟仍有少數遊客將垃圾丟到山溝,或遊覽車團客將便當廚餘集中後丟進公廁垃圾桶,導致精明的獼猴只要看見有人進出廁所,就會潛入翻找,甚至定時「光顧」。
玉管處人員說,動物覓食是機會主義者,野外沒有任何漿果嫩葉會比人類的食物美味,只要能得到食物,就會習慣翻找乞食,甚至把人類聯想成食物來源,直接搶奪遊客提袋、塑膠袋。
玉管處表示,塔塔加今年到九月的垃圾量為十四噸,去年同期為十一‧八噸,雖撤了垃圾桶,垃圾卻增加,研判是先前因疫情遊客驟減、垃圾量變少,而今年解封後遊客增加所致,惟較疫情前同期,垃圾則減少六噸,撤桶後的垃圾減量成效,仍待觀察。
玉管處呼籲勿餵食 以免人獸衝突
玉管處強調,遊客來到塔塔加應尊重自然,不應以誘餌或播鳥音誘拍鳥類,看到動物切勿餵食,以免動物改變覓食習性,失去在大然生活能力,且一旦動物不怕人,像充滿野性的獼猴、食肉目的黃喉貂,即有可能因搶食而引發人獸衝突,甚至將疫病傳染給人類。
玉管處呼籲應落實無痕山林,避免製造垃圾,可善用塔塔加供餐服務,把垃圾帶下山,切勿棄置山溝、公廁,還給動物乾淨的家。
台灣獼猴潛入公廁找廚餘。(志工周芳惠提供)
黃喉貂在垃圾袋翻找食物。(玉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