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能說能寫 七旬李菊香傳承客語「大路關腔」

李菊香致力於傳承客語中獨特的「大路關腔」,也是大路關山歌班的靈魂人物。
(李菊香提供)

李菊香致力於傳承客語中獨特的「大路關腔」,也是大路關山歌班的靈魂人物。 (李菊香提供)

2023/10/04 05:30

記者羅欣貞/專訪

屏東縣高樹鄉廣福村民李菊香,二十一歲結婚北上,直到五十三歲為照顧身心障礙的弟弟才回到故鄉。她回想幼時奶奶訴說的家鄉點滴,決定投入文史傳承,致力保留客語中獨特的「大路關腔」,在村裡每年舉行的大路關研究研討會中手寫文章發表,如今七十三歲的她說:「這些事現在不說,以後就沒人知道了。」

「這些事現在不說,以後就沒人知了」

「大路關」泛指高樹鄉廣福村、廣興村,開庄三百多年,曾是客家大聚落,居民獨特的腔調、音及用詞,與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六堆區域的「南四縣腔」有很大差別。李菊香解釋,大路關腔語音較簡短,但為何有別於屏東縣的客語,至今不可考,或許與曾多處遷徙有關,學者與文史工作者仍在探研中。

李菊香幼時與奶奶一起生活,說得一口大路關腔,她總鼓勵鄉親多用母語和小孩子說話,希望有朝一日能協助編纂大路關腔的客語詞典。

「老人家是寶!」李菊香說,奶奶的朋友們因睫毛容易倒插,每週都來家請她幫忙拔睫毛,一排老婆婆坐著等時,就開始講村裡以前的事,從遷徙的過程、傳統食物的製作到鄉野奇談等,都成為李菊香寫作題材。

李菊香個性叛逆,小學畢業後沒再升學,十五歲就騎機車、愛穿奇裝異服,父母也頭痛。直到她結婚生子後,才跟兒子一起念國中,到補校進修,四十多歲才讀高職,主修餐飲。因弟弟無人照顧,她三十多年後回到故鄉,成立志工隊,並擔任山歌班班長。

高樹鄉廣福村除有遠近馳名的獅石公文化外,還有多個中斷許久後逐一被振興的特有習俗,包括元宵節的「細妹過年」、中元普度開放村民搶祭品的「四孤搶粄」等;這些都有李菊香等文史工作者努力的身影,她在每年中元的大路關研究研討會發表文章,歷史、信仰、產業、美食以及早年牛車搬運隊的運作等,一一提筆寫下,成為大路關研究的珍貴素材。

「回鄉吧!」李菊香說,雖然她年紀大了,但只要有能力,就會繼續寫下去,也盼鄉親們歸來,共創她記憶中的溫馨家園。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