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耳念珠菌」肆虐美國/台灣有3例 1人重症進加護病房

美國的抗藥性耳念珠菌疫情肆虐。(取自美國疾管局)

美國的抗藥性耳念珠菌疫情肆虐。(取自美國疾管局)

2023/03/25 05:30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日前發布警訊,有抗藥性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傳播,成為新的公衛危機;我國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台灣也曾經有三例病例,其中一人還因重病住進加護病房。

耳念珠菌自二○○九年首度在日本從病患的外耳道分離出來,近年來已於歐、亞、美、非迅速傳播感染。

羅一鈞指出,我國曾經有三例病患,皆無特殊抗藥性。首例是南部五十多歲男性,二○一八年四月因皮膚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在門診採檢培養出耳念珠菌。第二例是南部四十多歲男性,去年二月因耳漏、耳鳴、聽損、頭暈一個月就醫,並培養檢出。兩人皆是輕症。

但第三例卻曾重病,為南部六十多歲男性、越南台商、有糖尿病和中風病史,前年五月因意識混亂、診斷敗血性腦病變而收治當地醫院,七月轉診回台,有洗腎及中央靜脈導管等管路,住院後發燒血壓偏低、血液培養檢出耳念珠菌,使用注射型抗黴菌藥物後培養轉陰性,病況改善轉出加護病房。

羅一鈞說明,目前瞭解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發生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洗腎等重症病患,死亡率高達三到六成;可感染各年齡層的病人,但主要是免疫力較差者,一般健康狀況良好者則不用擔心。

耳念珠菌常具有多重抗藥性,對多種常用於治療念珠菌症的抗黴菌藥抗藥,嚴重限制治療選擇,甚至有些菌株對三類主要的抗黴菌藥都有抗藥性發生。羅一鈞說,不過國內檢出三例的菌株尚未發現具特殊抗藥性。

羅一鈞說,念珠菌感染通常是內源性感染,目前發現的感染個案則尚未明朗。耳念珠菌可於環境表面存活數週之久,可經由接觸帶菌病人及汙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傳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