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大望遠鏡 天線內有MIT/中研院研發 第一頻段接收機
第一頻段接收機的低溫前級模組在台灣中科院的實驗室進行組裝測試。(中研院天文所/中科院航空所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全球地表最大、可觀測到132億光年遠的「ALMA」望遠鏡天線內「第一頻段接收機」,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領導的國際團隊在台灣研發組裝,8月已首度成功取得訊號,透過「第一頻段接收機」將可觀察到宇宙小至1公分的岩石粒子,更能了解如地球般行星形成之秘,該接收機的研發與運轉成功,意味台灣天線技術已可比肩歐美日等頂尖國家。
在台組裝 8月成功取得訊號
ALMA位在智利北部、海拔5千公尺高的阿塔卡瑪沙漠,中研院天文所表示,ALMA可偵測毫米到次毫米波段的細節,還可獲得比哈伯太空望遠鏡清晰10倍影像,配備8個不同頻段的接收機。
中研院天文所說,此次成功接收訊號的「第一頻段接收機」,從研發到技術零件的打造等,幾乎99%都在台灣完成,是全球最靈敏的接收機之一。
「第一頻段接收機」可望讓科學界在行星形成研究方面有更進一步發現,ALMA第一頻段接收機計畫科學家、中研院天文所助研究員顏士韋說,透過「第一頻段接收機」科學家能觀察到可能形成行星的地區,探測到厘米大小的塵埃顆粒和小卵石,並進一步研究塵埃顆粒的生長,也能了解行星是如何從星際塵埃中形成。
台灣預計在2022年底完成交付66台第一頻段接收機以及7台備用機至智利ALMA天文台。
位在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的「ALMA」望遠鏡是地表上最大的望遠鏡,其中的第一頻段接收機由台灣打造。(中研院天文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