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廢水入海 最快1年半抵台灣外海
日本政府決定兩年後,將福島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引起生態隱憂。 (歐新社)
〔記者林欣漢、楊綿傑/綜合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兩年後,將福島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引起生態隱憂。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特聘教授何宗儒、博士生盧靖元,應用衛星資料計算的流場模擬動畫,評估福島核電廠含氚(讀音為川)核廢水若在其廠區(北緯卅七.三度)外每日連續排放,最快只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就可能影響到台灣外海。
何宗儒表示,海洋佔地球表面積七十%以上,海洋的任何變化,對地球環境都有莫大影響,在日本政府宣布將排放核廢水入海後,何宗儒即與博士生盧靖元應用衛星資料,計算流場模擬動畫。
何宗儒評估,福島核電廠含氚核廢水若每日連續排放,核廢水隨海流移動軌跡的機率密度分布動畫顯示,對台灣附近海域影響的機率約一%,最快只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就可能向南影響到台灣外海。
連續排放一年後,核廢水沿黑潮延伸流向東影響到北太平洋中央,連續排放四年後會影響到北美洲西岸,七年後整個北太平洋都會受到影響。
何宗儒說,至於實際含氚核廢水擴散情形,要依排放位置、氣候及深度綜合評估,才能準確模擬擴散範圍及速率。
排放地點若再偏南 提早半年到
他提到,國家海洋研究院也曾進行模擬分析,如果核廢水排放地點偏南,在北緯卅六.三度,預估一年後會抵達台灣海域,影響較大;如果排放地點偏北,在北緯卅八.二度,抵達台灣海域的時間將超過一年,最久可能七年,衝擊相對減緩。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已經參與國際連署,反對日本將輻射污水直接排入海洋的決議,此舉不但污染鄰近國家的海洋生態、漁業及人民健康,有漁民擔心:「多年前曾發生過的秘雕魚事件,會不會再次出現?」
原能會:建立平台 追蹤核污水
原能會指出,不同資料來源、使用不同模式去分析,都會有不盡相同的結果,對於海洋大學的研究內容,予以尊重。
而針對核污水的後續追蹤,原能會將與國家海洋研究院建立平台,蒐集更多資訊,也會實際到有關海域進行監測,再綜合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把最完整的資訊,向大眾公開。
日本政府決定兩年後,將福島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引起生態隱憂。 (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