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力推土地正義 原保地補償擴至6.3萬公頃、4.2萬人
族語教保員以族語向幼兒園小朋友說故事。(原民會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除了協助原住民族人樂業又安居,原住民權益及瀕危文化保護也是重要議題。在實現原住民族土地正義部分,原民會透過分流立法方式成功解決爭議,讓原保地補償範圍持續推進,受補償族人超過4萬人;且為進一步復振族語,4年來陸續推動10多項措施外,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更在公開場合以族語致詞,展現公務機關帶頭使用族語決心。
夷將回憶,過去10多年,原民會以制定「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草案之單一專法作業,試圖解決原住民族複雜的土地問題,但因條文具高度爭議,致使立法毫無進展。
不過,這4年來,原民會改採取分流立法的策略,突破困難。像是在去年12月31日修正「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就擴大受限原住民族保留地的補償範圍,使補償面積增至6萬3354公頃,受補償人數超過4萬2730人,檢測人力也增加至106人,並提高其薪資待遇為3萬4000多元,具體實踐原住民族土地正義政策。
族語扎根幼苗 將培育513位族語保母
語言復振部分,夷將指出,「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在2017年6月14日總統公布實施,預算也因此獲得大幅成長,為族語保母、沉浸式幼兒園、族語老師專職化、設置語推人員、成立原語基金會等措施提供動能。
而在實際使用上,也要求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編列預算,鼓勵族人於家庭、部落及文化活動等,多使用原住民族語言,主動出版族語出版品,推動族語公文書寫及以族語製作各類標示牌,落實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之發展與保存。
展望明年,原民會表示,規劃獎勵513位提供原住民族語保母,以全族語照護575名原住民嬰幼兒,同時培育具有族語能力及教保專業的族語教保員,補助推動沉浸式幼兒園,落實族語學習家庭化及部落化。
原民會推動學習族語,透過親子、老幼、社區進行,參加部落慶典即是很好的機會。(原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