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日日Shoot》學界籲切勿獨厚半導體 教團盼民間募款更透明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資料照)
〔記者吳柏軒、林曉雲/台北報導〕政府規劃被喻為教育沙盒專法的創新條例來鬆綁高教,有學者認為,高教確實需要鬆綁及引進更多民間與企業的捐款資助,才能有更好發展及與國際競爭;部分技職校長則憂科技大學在創新鬆綁機制中會遭忽略;還有教團呼籲民間捐款資訊應更透明,避免人謀不臧而使國家資源被盜用或圖利私人。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武東星表示,教育沙盒是為了短期內亟需的專才培育而設,就如考試院曾辦過高科技或稀少性科技人員考試,現今特殊領域如半導體,學校缺先進設備,業界薪水高而學生不進修當大學教師,透過沙盒專法可打破傳統法規限制,促使業界更願投資高教培育高階人才,畢竟產業自己要的人,應由產業和大學共同培育。
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則分析,半導體業界其實更想增加大學部學生,但這次專法鼓勵開碩博士班,應是避免增加頂大名額引發他校反彈,但半導體人才非一、兩年速成班,應從大學部開始扎根;另,專法推的學院計畫僅八到十二年,師資徵才屬短期而誘因不足,也需小心獨厚半導體而導致其他領域教師抗議。
「恐排擠技職、私校生」
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唐彥博表示,創新條例可有幫助高教發展的正面效益,但規劃太集中在國立頂大,連台科大等頂尖科大都未入列,評選學校應更多元;此外,目前半導體等領域招生數千名額都要「外加」,一定會排擠技職及私校招生,呼籲沙盒招生應採內含或限額,避免衝擊高教資源分配。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目前大學體制僵化,無法回應高階科技人才需求,沙盒專法開放短期可脫離法令限制,有利引進企業投資高教,但國家力量直接介入大學發展仍待商榷,且跳脫預算、會計、審計法規等自主空間太大,若校園民主法治不彰,校務及財務資訊不夠公開,將來運用恐人謀不臧,也須減少國家資源被盜用或圖利私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