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由軟體定義 教育新思維 讓新世代自尋答案
新世代教育研討會建言重點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台灣新世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昨天舉辦「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教育政策研討會,與會者指未來世界是由軟體定義的世界,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逼出全球教育創新思維,呼籲大人讓出空間,讓新世代去找答案。
新世代教育研討會 250位專家學者參與
昨天研討會共有二百五十名學者專家集思廣益,包括考試院長黃榮村、教育部長潘文忠、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前外交部長黃志芳、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等人與會。
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教育挑戰是關注重點。黃志芳表示,知識半衰期過往是三十年,數位時代已縮短為兩年,「未來世界是軟體定義的世界」。台師大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院長蔡今中擔憂,我國防疫有成是好事,但我國學生的數位環境的表達能力恐落後於其他國家。
勿讓學生成AI衝擊下勞動市場犧牲者
考試委員姚立德指出,人工智慧AI未來將取代大部分工作如出納、法律等,但無法在藝術、哲學、文學等取代人類有溫度的創造性思考,教育應增加學生藝術與哲學訓練、創造性思維、愛與關懷及利他情懷、自我學習能力,且培育「人機協作」能力,勿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AI衝擊下勞動市場的犧牲者。
考選部政次李隆盛表示,以前說益友有三「友直、友諒、友多聞」,但現在是「有讀、有回、有按讚」,有些年輕人不婚理由是認為有手機陪伴就好。
交大教授黃經堯直批,台灣升學考試制度讓考生不能掉一分,只好不斷重複學習,有太多地方浪費學生的才能。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也表示,科技進展造成的學用落差有增無減,強調我國不能再以考試引導教學,應以啟發學生潛能為重。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表示,教育重要核心是不變的,例如追求「人類心智的自由」是不變的,成年大人應讓出空間、讓新世代去找答案。前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認為,公民素養不只重批判能力,也應強調傾聽意願和能力。
教育部政次蔡清華說明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新課綱也把程式語言降至國小開始學習,把學習權還給學生。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政策研討會,董事長黃昆輝(右五)與教育部長潘文忠(左五)、考試院長黃榮村(右四)等人與會。(記者劉信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