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瑪里居禮 課本不再稱夫人
瑪里居禮(法新社檔案照)
學者:女性名字、娘家姓氏應傳世
〔記者吳柏軒、林曉雲/台北報導〕108新課綱融入性別平等,2年前便有課審委員提出應讓「居禮夫人」正名,掀起熱議,國教院昨證實,已自107年經外國學者人名譯名審譯會正名為「瑪里.居禮(本姓名:瑪莉亞.斯克沃多夫斯卡)」;新版教科書已陸續正名。教育部昨強調,教科書中學者譯名應符合性平教育並考量國際慣用,尊重改名決議。
瑪里.居禮是19世紀女科學家,專攻放射性研究,是目前唯一奪諾貝爾物理獎及化學獎的女性,但國內早期學界譯名皆稱「居禮夫人」。107年9月教育部召開108課綱課審大會自然領域課綱審議,有課審委員建議將她正名,引發熱議,外界及部分媒體誤解要將其從教科書除名,教育部一度發文澄清要維持舊制,後續未再說明。
國教院則檢視「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發現多達30個譯名夫人詞彙,如佘契爾夫人、法瓦爾夫人等。
教部尊重:落實性平教育
國家教育研究院昨證實,當年接獲指示,107年11月已召開外國學者人名譯名審譯會,決議譯名原則應為「外文如何呈現即如何譯音,若有約定俗成之譯名則二者並列」。「Curie, Marie」中譯為「居禮,瑪里」,同時另收一則「Marie Curie, nee Maria Sklodowska」,中譯為「瑪里.居禮(本姓名:瑪莉亞.斯克沃多夫斯卡)」。新課綱教科書也已陸續正名。
教育部表示尊重,指教科書編審所涉的外國學者姓名翻譯事宜,應符合新課綱落實性平教育,同時考量國際慣用性及各界意見。
前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方念萱指出,用居禮夫人宛如用「吳太太」這名字般,抹煞女性名字與娘家姓氏,且國外都稱其瑪里.居禮,其本人也一直保留原生家庭姓氏,強調女性科學家自己的名字和娘家姓氏應被記得與傳世。正名後,教科書更可引導學生為何當年女性科學家要以眷屬身分被稱呼,並觀察理解歷史脈絡,學習女性典範。
學者:還給女性應有賦權
台灣大學前性平會學生委員高紹芳說,科學界長期由男性把握話語權,實際背後有許多女性做出貢獻,包含生物學家羅莎琳才是拍出DNA雙股螺旋構造者,卻未得諾貝爾獎,當代社會應還給女性應有的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