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料藥若斷供 「3高」藥下月恐短缺
國內學名藥大廠表示,若中國原料藥廠未如預期復工,「三高」等慢性病用藥,恐怕過了三月就有缺料問題。(資料照)
解熱鎮痛劑、抗生素可撐到8月 如轉換來源面臨漲價
〔記者高嘉和、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國是全球最大基本原料藥生產國及出口國,也佔台灣進口原料藥總量的三成,國內學名藥大廠透露,若中國原料藥廠復工不如預期,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用藥,恐怕過了三月就有缺料問題。此外,解熱鎮痛劑、抗生素等可能因轉換原料藥來源增加成本,屆時將面臨藥品價格上漲。
國內原料藥 三成來自中國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數據,中國生產多達三七○種基本原料藥,是全球第一大生產國及出口國,其中維生素和抗生素成分,更是全球第一;另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國內製造藥品原料藥約三成來自中國。
國內學名藥大廠說,目前依原料藥品項不同,約有一到三個月庫存,加上中國供應商也有庫存,一到兩個月不至於有缺藥風險;國內大型醫院已積極拉高庫存,較平常約多出一個月存量,主要集中在解熱鎮痛劑、抗生素及慢性病用藥等品項。
這家藥廠總經理說,若中國蘇州、廣州等地的原料藥廠復工不理想,三月過後缺料問題就會慢慢浮現。依他瞭解,解熱鎮痛劑、抗生素撐到七、八月應該沒問題,但三高等慢性病用藥可能只能撐到三月底、四月初,有些藥若藥廠得找第二、第三來源的原料藥,屆時將推動藥品成本上揚。
另一家藥廠主管警告,印度與中國都是全球主要藥品原料藥的供應國,但印度製造原料藥的前端中間體約四成進口自中國,因此中國供應鏈斷鏈對全球藥品供應影響不小;假如恐慌造成國際性搶藥,那缺料、缺藥問題將變得更加複雜。
藥廠建議縮短第二來源審查流程
多家藥廠建議主管機關應未雨綢繆,研擬縮短第二來源原料藥的審查流程,勿等到中國原料藥真斷鏈後再來倉促因應。
食藥署科長張連成表示,目前僅接獲甲狀腺亢進藥品業者通報,可能只能用到八月,不過,目前掌握有其他不同成分、可達同樣療效的藥品可替代。根據健保署統計,二○一八年國內甲亢人數近十五萬人,健保支出約九.三億元。
張連成指出,通常大量使用的藥品,藥廠原料藥不會只有一個來源,但藥廠也提醒,解熱鎮痛劑及抗生素用量較大,一旦要改變原料藥,尤其要從歐洲進口的話,恐推升成本提高藥價。
張連成表示,目前評估,解熱鎮痛劑、抗生素及三高用藥,可替代的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藥品較多,估計短期內衝擊較小。另也針對肺炎常用抗生素進行盤點,目前均仍足用。
陽明大學副校長、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則提醒,除了藥品外,國內像是縫線、紗布等醫材,不少也來自中國,萬一疫情持續,一樣會受影響,政府應預先準備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