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環保葬園區設4千穴位 年底完工
新竹市府民政處規劃的首座環保自然葬區已在施工中,預計年底完工,將提供四千個穴位,可選擇花葬或樹葬等形式,符合環保自然精神。(記者洪美秀攝)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新竹市是少數未設環保自然葬園區的縣市,市府在生命紀念園區羽化館前方規劃設置首座「環保自然葬園區」,提供四千個穴位,已在施工中,預計年底完工。除更環保,也能紓解大坪頂納骨塔塔位不足問題及延長使用年限。
大坪頂新建四.五萬個納骨塔位
市府民政處表示,目前大坪頂納骨塔已在興建新的塔位,預估可容納四萬五千個,總經費兩億八千萬元,預計明年完工啟用。
民政處表示,環保自然葬是指往生者火化燒成骨灰後,不設永久設施、不放進納骨塔,不立碑也不造墳,「遺體化作春泥、回歸大地」,除節省土地資源,也可節省殯葬開銷和社會成本,多數縣市都設有環保自然葬園區,環保葬也已有相關規範,包括提供樹葬、灑葬、海葬、花葬等。
市府利用殯葬所羽化館前一.一公頃土地規劃做環保自然葬園區,編列三千萬元經費,日前動工,完工後不僅能紓解納骨塔的需求量,也符合環保精神。將啟動「新竹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修訂程序,送市議會審議。
民政處表示,環保自然葬園區的用地原本就是殯葬土地,是新竹市目前公有殯葬土地未設其他葬別的素淨之地,以「生命之河」為主題,會有六個不同樹種的區域,除樹葬,也有緩衝草坪及兼有防洪功能的靜思池,有如景觀大公園,在世者隨時可緬懷親人,也能做為休憩公園場域。
民政處表示,樹葬等環保自然葬方式多元,有的會將骨灰藏納土中或在樹木根部周圍埋藏,或將骨灰裝入容易自然分解的容器,與大地融為一體,不會有牌位或名字,但會提供環保樹葬的方向,供後世人緬懷思念。
環保自然葬園區有四千個穴位,年底就可完工,兩者啟用後能紓解現有納骨塔塔位不足問題,並延長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