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vs. 隱私/大學開發「校園足跡」師生填報有疑慮
所有大學均已開學,康寧大學為加強防疫,開發校園足跡APP,紀錄校內活動的地點,以追蹤校園活動接觸史,引發部分師生疑慮。(取自官網)
〔記者林曉雲、吳柏軒/綜合報導〕所有大學均已開學,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康寧大學為協助防疫,由資管科學生趕工寫出「校園足跡」APP,要師生記錄校內活動地點,以追蹤校園活動接觸史,引發部分師生疑慮涉及侵犯個人隱私。校方澄清,這是預防未來發生確診時,可以回溯個案接觸史,且僅由個人帳號登入,記錄每節課去的地點,只有發生事件才會使用,無個資外洩與侵犯隱私。
預防發生確診 可回溯個案接觸史
尤榮輝表示,學校努力建置「校園足跡」系統,是希望能協助防疫,跟許多校園引進人臉辨識系統一樣,或許立意良善,但考慮不周,要求填報校園足跡有違反個資法疑慮,若涉及具強制性,則有侵害學生隱私權之虞,學校收集個資應依個資法進行,向師生說明收集個資目的,並獲師生同意。
康寧主任秘書閻亢宗說明,教育部通令各校建立教職員工生的活動紀錄,目的是預防校園一旦發生確診個案,可回溯該個案接觸史,後續進行居家檢疫。校內資管科師生在三天之內,開發出校園活動足跡登錄系統,利用手機記錄個人足跡,登入是由個人帳號及密碼控管,不會外洩資料,正常課程不用輸入,只有沒上課時,個人可依照節次,輸入出沒的地點,如某教學大樓的某教室,或中午在何處用餐等。
閻亢宗說,該登錄系統並無罰則,是鼓勵性質,登錄的資料只有時間和地點,只有當確診個案出現時,才會啟動比對。
避免破口 教部︰盼共體時艱
教育部則表示,為防範可能需要之疫調,教育部請各校保留師生授課、修課、參與活動等紀錄,以因應一旦校內有確診病例時,衛政機關能立即展開疫調,不致形成防疫破口;教育部尊重各大學合宜保留資料的做法,還望師生為防疫共體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