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損軟骨重生能力 有助治療關節炎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人類關節中的軟骨可以透過類似蠑螈再生肢體的方式自我修復,有機會為關節損傷和關節炎病症找到新療法,甚至發展出讓人類四肢再生的醫學科技。(取自網路)
美研究 或可為人類四肢再生奠基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一份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人類雖然無法像蠑螈般在被截肢後重新長出四肢,但倒是具備另一項類似蠑螈的能力─受損軟骨重生,此能力未來或許有助於治療關節炎,甚至為人類四肢再生奠基。此一研究結果已於九日刊載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協助主導的這份研究發現,人類關節的軟骨,能透過類似蠑螈重新長出四肢或斑馬魚再生鰭與皮膚等過程,進行自我修復。
蠑螈等具有再生能力的動物,體內有一種叫做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或稱微核糖核酸)、能協助調節關節細胞修復的分子;該研究發現,人類也有microRNA分子,人體的microRNA分子在腳踝處特別活躍,但在膝蓋與臀部則不然。
蠑螈再生小分子 人體也有
杜克大學教授與研究員薛明峰(MIng-Feng Hsieh,譯音)說,研究人員發現,蠑螈四肢再生的控制要件,剛好就是人類關節組織修復的控制要件,「我們稱為『體內蠑螈』能力」。科學家早就知道人類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過去總認為此一能力有限,以及人類無法緩解關節的累積損傷。
杜克大學的研究駁斥這種看法,對運動員或關節損傷者有潛在重大影響,像是將microRNA注射到關節或製成避免或逆轉關節炎的藥物,甚至可在不久後的將來,為人類四肢再生奠定基礎。
該研究還發現,軟骨的「年紀」(蛋白質結構改變或轉換成胺基酸),視該軟骨位於身體的哪個部位而定。例如,腳踝的軟骨是年輕人,膝蓋軟骨是中年人,臀部軟骨是老年人。microRNA的活躍程度與軟骨年紀等因素,足以解釋為何腳踝受傷的痊癒速度,比膝蓋與臀部受傷來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