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萬人等器官 去年器捐僅327人
2015至2019年 等候器官、捐贈人數一覽表
華人「全屍」觀念、捨不得親人… 要扭轉得從教育扎根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等候器官移植人數持續成長,今年估計恐怕破萬人,但每年器捐人數僅兩、三百人,捐贈心臟等器官例數甚至出現下降,不如眼角膜等組織成長,有些人可能等不到器官就撒手人寰,專家認為主要受到華人「全屍」觀念影響,扭轉局面恐得從教育扎根。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等候器官人數從二○一五年八六七四人,至去年增為九五七六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今年到六月更已增達九八一六人,估計今年等待移植的病患將破萬人。
器捐人數小增 遠趕不上需求速度
比照二○一五年與去年器捐人數,雖從二六四人增至三二七人,但趕不上需求成長速度,其中,捐贈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臟、腸等器官例數更從四一○例降至三六三例,捐贈眼角膜、皮膚、骨骼、心瓣膜、血管等組織則從五三九例增至六四二例,顯示民眾可能對捐贈組織接受度高於器官。
台灣人口器捐率僅14.2 遠低西班牙48人
若以各國每百萬人口器捐率來說,我國去年十四.二人,遠低於西班牙四十八人、比利時三十三.四人、義大利二十七.三人、瑞典十七.七人,美國為三十三.三人、英國二十四.五人。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認為,少子化、高齡化是許多已開發國家都有的現象,但人家器捐量甚至可輸出,台灣卻內需不足,推估影響主因仍是華人死後全屍的觀念。
父母願忍痛讓孩子捐 親友反對沒捐成
投入器捐工作十四年的林口長庚醫院社工師謝書豪說,曾有一名約二十歲年輕人病重,父母提及孩子曾提器捐,但姑姑、阿姨一聽到就說:「你們誰敢動他試試看!」阿嬤也覺得「東西都拿掉就看不到了」。當事人父親苦嘆:「我是他的爸爸,為什麼不能做決定?」最後仍因其他親友反對未捐。
謝書豪指出,在台灣推行器捐很辛苦,傳統觀念綑綁,加上社會、家庭裡每人想法不同,但說穿了不願意的原因,就是一句「捨不得」,不捨親人再動一次刀。
推動器捐 專家建議優先列入課綱
台北榮總協調師廖麗鳳則提及,曾有一名個案要捐眼角膜,家屬擔心親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僅想捐一眼,經宗教師說明亡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後,釋懷捐出兩眼。
江仰仁認為,要扭轉觀念,恐得從小教育做起,建議衛福部與教育部可討論優先列入課綱。不過,觀察器捐民眾年齡有上升趨勢,代表中高齡族群想法也在轉變中。
台灣器捐人數趕不上需求成長速度。 (記者林惠琴攝)
醫院設置器捐宣導攤位。(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