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秋行軍蟲蟲害 恐衝擊台灣農業

秋行軍蟲的蟲卵、幼蟲與成蟲。(防檢局提供)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國的非洲豬瘟疫情遲遲未解,近日又爆發秋行軍蟲危機!今年一月中國雲南省發現秋行軍蟲為害,三個月就擴及十一省市,禾本科植物如玉米、稻米都受衝擊。
農委會表示,秋行軍蟲繁殖力強,據研究,如果順著氣流秋行軍蟲可飛兩百五十公里,台灣面臨挑戰,距離中國僅十公里的金門,更恐首當其衝,金門種植廣達三千八百公頃的高粱及小麥,正是秋行軍蟲的主要寄主植物。
可隨氣流飛250公里 繁殖力強
秋行軍蟲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對全球預警的重要害蟲,原生於中南美洲,繁殖力強,幼蟲吃農作物維生,包含玉米、大豆、水稻等上百項作物,是農作物重大威脅。
二○一六年傳入非洲造成重大危害,去年進入亞洲肆虐印度、斯里蘭卡,今年一月傳入中國,已有十一省市受害,蔓延極快。我國迄今沒發生紀錄,一旦入侵將造成農業重大損失。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美國研究指出,秋行軍蟲一晚就能飛上百公里,順著氣流走,甚至有飛行兩百五十公里紀錄,如在中國累積到一定數量,恐往外遷移,不只金門、馬祖,也可能飛到台灣本島。
台灣目前較危險的是玉米、高粱等作物,但秋行軍蟲也會吃其他作物甚至雜草,由於過去沒有此蟲出現紀錄,暫時無法確認台灣有無天敵,不過針對和秋行軍蟲同樣的夜蛾科,國內有相對應的農藥等防治方法。
秋行軍蟲壽命平均是兩週,每次會產卵一百多顆,雌蟲一生可產卵一千五百至兩千顆,一年可生出十多個世代,繁殖快且數量驚人。
防檢局指出,該蟲已列為我國檢疫有害生物,輸入貨物檢疫如有發現,依規定須經檢疫處理,確定完全滅除後,才能輸入。將對高風險貨櫃或途經高風險區貨櫃加強抽檢及巡查,也呼籲進口商、郵輪、航運及船運公司確實清潔貨艙及貨櫃,並加強巡查所有貨櫃。
6月中旬前後是高風險期
防檢局指出,該蟲恐藉由氣流助飛傳播來台的高風險時間,可能在六月中旬前後,將優先於離島、台灣重要寄主產區及港口機場,布設偵測點偵察,強化邊境與國內偵察,如果民眾有發現該蟲,請即通報防檢局(專線0800-039-131)。

秋行軍蟲成熟幼蟲的頭殼可以看到Y狀紋路,背部各體節具有梯形狀分布的四個斑點。(防檢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