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蛋殼合成光觸媒 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燃料
興大附中學生黃紀堯(左2起)、陳紓嫻、柯駿宇在陸原老師(右2)指導下,研發出可轉換二氧化碳的奈米光觸媒「鈦酸鈣」,拿下台中市科展第一名。(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為降低全球溫室效應,國立興大附中高二數理資優班學生,以廢棄蛋殼為原料,研究合成出奈米光觸媒「鈦酸鈣」,成功將大氣中二氧化碳轉換成甲醇,拿下台中市科展工程類第一名,將進軍全國賽;另一組則在手機殼四周填入玉米粉溶液,應用非牛頓流體原理,研發出更超強保護力的手機殼,獲得物理與天文學科第二名。
興大附中校長陳勇延表示,今年九件作品參加台中市中小學科展,全數得獎。
第一名作品是由陸原老師指導高二學生柯駿宇、黃紀堯、陳紓嫻製作的「蛋蛋的幸福—探討以蛋殼製造光觸媒在可見光照射下將CO2還原CH3OH之效率」,學生利用蛋殼具有碳酸鈣成分的特性,加入二氧化鈦後合成奈米光觸媒「鈦酸鈣」,將二氧化碳裝進容器後,加入觸媒並以太陽照射,成功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甲醇,實驗發現每公克觸媒可處理一百公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甲醇還可做燃料,提高碳的循環使用率,因具實際應用的可行性,拿下全市工程類第一名。
第二名作品則是高二孫維辰、陳家葦、羅元彣製作的「軟性防禦力場—論非牛頓流體性質與手機殼應用」,三人看到非牛頓流體神奇的現象,黏度會因壓力或速度而變化,甚至成為暫時性固體,決定運用在手機殼上。三人在手機殼四周灌入玉米粉溶液,發現濃度達五十五%時保護效果最好,雖目前僅是概念性作品,但因具可行性,拿下物理與天文學科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