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醉」酒精沒代謝 白天酒駕增25%/醫師建議 喝烈酒至少休24小時再開車
根據台北市警察局統計,上午6點至中午12點的晨間酒駕件數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民眾忽略隔夜醉。 (資料照)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國人漸漸接受喝酒不開車的觀念,但上午六點至中午十二點的晨間酒駕件數卻逐年增加。根據台北市警察局統計,一○四年二二八一件、一○五年二七九五件、一○六年二八五四件,兩年增加近二十五%,主要原因是民眾忽略隔夜醉。醫師建議喝烈酒至少休息二十四小時,讓酒精完全代謝,再開車上路。
交通部道安會特別和台灣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合作拍攝「不酒駕小心隔夜醉」紀錄片,希望讓民眾重視隔夜醉的問題。
喝酒隔早 酒測值竟0.38毫克
許多藥酒、藥膳、提神飲料都含有酒精成分。道安會執秘謝銘鴻表示,他日前特別購買酒測器,記錄吃完薑母鴨及喝完高粱酒後,呼氣的酒精濃度變化,吃完薑母鴨後十八分鐘,酒精濃度0.09mg/l(毫克/公升);喝完高粱睡一覺,隔天早上起床準備上班,酒精濃度仍有0.14mg/l,睡了一覺酒精不一定會代謝完畢。
「不酒駕小心隔夜醉」影片中,尤姓女士前一天喝完酒搭計程車回家,隔天騎車上班遭臨檢,酒測值高達0.38mg/l,當下驚訝且仍被開罰。
47%國人肝臟解酒效能差
肝膽胃腸科醫師郭東恩表示,肝臟解酒酵素功能健全的歐美國家民眾,一瓶易開罐啤酒約要花一小時至一.五小時才能代謝完畢。但國內約有四十七%民眾,肝臟解酒酵素缺乏效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代謝完成。呼籲飲用酒精濃度三十%以上烈酒,應休息二十四小時,紅酒、啤酒至少休息十二小時再開車,避免因酒精殘留而發生憾事。
社團法人台灣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理事長王德勒表示,由真人真事及醫師專業分享拍攝的紀錄片,今日起在各大網路平台、道安講習及台灣大車隊車內螢幕播放,向民眾呼籲酒後不開車、小心隔夜醉。
精神科醫師段永章提醒,紓壓不一定要喝酒,可選擇運動,職場聚餐時不勸酒,面對勸酒要懂得拒絕。
酒駕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