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微型核糖核酸 扮演漸凍人病因關鍵

長庚大學副教授吳嘉霖(中)。(資料照,記者鄭淑婷攝)

長庚大學副教授吳嘉霖(中)。(資料照,記者鄭淑婷攝)

2018/06/15 06:00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中研院昨頒發「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共有十二位年輕學者獲獎。其中中研院分子研究所助研究員陳俊安的研究,證實微型核糖核酸(miRNAs)對調控運動神經元的存活與功能扮演關鍵性角色,這項發現可望解答肌萎縮性脊隨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致病原因,以及探索新的治療方式。

陳俊安的研究團隊發現,當小鼠失去產生miRNAs的酵素Dicer時,控制四肢的運動神經元在發育時期就會大量死亡;研究中也發現,有一群稱為mir-17~92 的microRNA表現量特別高時,會抑制PTEN蛋白質的數量,同時影響其他的酵素表現,阻止PTEN蛋白質進入細胞核中,最終能夠避免運動神經細胞死亡。

此外,陳俊安的研究也發現miRNA會參與控制運動神經元各式亞型的建立,進而影響脊髓運動神經元與身體各部位肌肉建立完整的神經迴路。

陳俊安一連串有關神經元的研究發現,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和運動神經元疾病的致病原因和治療方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相關研究成果更曾於二○一五年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另一獲獎學者、長庚大學生物暨分子生物學科副教授吳嘉霖,則是長期利用果蠅為模式生物,探討大腦神經結構及功能,是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

吳嘉霖解釋失智症失憶過程

吳嘉霖的研究發現,短期記憶的形成是由另一套跟長期記憶截然不同的神經迴路所控制,生物在學習新事物後,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是同時形成,兩者是由不同的神經迴路所控制,說明長期記憶不是從短期記憶轉化而來,而短期記憶會隨時間消失,剩下長期記憶,也可以合理解釋老年失智症患者為何會先喪失短期記憶。不僅顛覆過去對於記憶形成的認知,也替老年失智提供合理解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