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救生設備 黑鷹不適合救難? 飛安會:重點在設專責單位
空勤總隊黑鷹直升機2月於蘭嶼執行醫療任務時失事。(飛安會提供)
〔記者陳宜加、陳薏云/綜合報導〕空勤總隊黑鷹直升機2月於蘭嶼執行醫療任務時失事,機上6人恐全數罹難。有民航業者認為,國內僅綠島、蘭嶼由黑鷹後送,但黑鷹是作戰用直升機,缺乏救生設備,相較其他離島使用專門救難的海豚直升機,對東部離島居民不公平。飛安會與學者認為,黑鷹、海豚各有優劣,救難本具風險性,成立專責飛安監理單位才是長遠之計。
軍用機若加掛浮筒 不利逃生
黑鷹失事後,救難任務應使用黑鷹或海豚,再度引起話題。蘭嶼當地業者指出,空勤總隊黑鷹直升機並未配備「浮筒」,在缺乏救生設備下,落水生還機率幾乎為零。但空勤總隊日前反駁,作戰用的黑鷹若加掛浮筒,反而阻礙機上人員逃生。
對此,飛安會執行長王興中指出,過去飛安會曾建議空勤總隊於執行救援任務時,直升機上人員應穿著救生衣等防護裝備;一般而言,航空器若配備浮筒,撞擊水面時應可發揮浮在水面上功能,但每個航空器基本配備不同,應個案認定。
空勤總隊直升機近16年發生11起事故,除了2月黑鷹事故,過去已造成10人罹難。飛安會3月再度建議內政部,應成立正式飛安管理單位,並有專職、專責且有效的監理機制,改善公務航空器飛航安全。
新設機構牽動編制 須研議
空勤總隊昨表示,黑鷹定位為軍用機,黑鷹UH-60M直升機製造商曾做過測試,發現加掛浮筒不會增加逃生機率,反而影響飛機重量,逃生路線也會受阻。空勤總隊也都會要求機上人員執行越海勤務時須穿上救生背心,機上備有救生艇、氣瓶;飛安會建議成立獨立飛安監理機制,牽動整個機關的人事編制,需要時間研議。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副教授盧衍良認為,空勤總隊與民用航空器不同,屬於任務導向,作業過程本具風險性,更需要獨立監理單位,期許未來各層面都能逐一改善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