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大學設新創公司 教師持股不設限且緩課稅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表示,未來將以打造「從0到1」的大學校院創新生態系統為主,及鬆綁師生關鍵的創新創業法規為輔。(記者黃耀徵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為鼓勵大學投入創新創業,教育部政次陳良基昨宣布「從零到一校園創新創業計畫」,引入創投模式進入大學校院,包括鬆綁相關法令等作為,未來公立大學未兼行政職教師及私立大學教師,投資學校研發成果衍生新創公司,不受現行教師持股十%之限制,另學研機構人員因學校技術入股所分配到的股票得延緩課徵所得稅,明年將會加速大力推動。
陳良基表示,政府希望協助發明者不是全部技轉給別人,而是把自己的發明想法實現出來,「現在創新創業的路太難走了,障礙太多」,教育部想要協助學校建置創新創業的環境,促使師生面對「社會的實際問題」,而非「論文的問題」。以台灣大學為例,已規劃水源校區為創新學區,將矽谷車庫創業模式建置台大的創業環境。
對學生休學去創業,陳良基表示,基本上他是鼓勵的,重要的是創業家想回學校進修的路要被打通。他也提及,大學每年產出五萬多篇珍貴的學術論文,台灣年輕人每年也拿到兩百多件發明展得獎作品,這些作品後來到哪裡去了?台灣在發明展表現傲人,為什麼不能變成實際成果?
陳良基說明,教育部建置校園創新創業環境,推動具特色課程,讓學生學會管理風險和整合資源;建立自造者基地,以實作雛型凝聚團隊的理念與共識等;修改相關法令,放寬技術作價持股比例;資金方面延緩課徵所得稅;市場方面參考以色列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智財權管理與推廣模式,引導大學建立智財管理機制,促進學校科技成果商業化。
中興大學講座教授武東星表示,關鍵在於新創事業平均五年存活率不到廿%,某些新創領域更僅有一%。他建議教育部一併推出「鼓勵大學校院師生創業辦法」,讓各校鬆綁現有的教授留職停薪、休假研究、學生休學復學規定等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