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三文學獎 二、三獎得獎者
林新惠 著墨女同志與父親關係
「這個喪妻的男人有一個打扮中性的女兒,他跟女兒中間一直有一個很微妙的距離,〈虛掩〉就是要傳達這樣的距離。」林新惠說,〈虛掩〉是她第一次書寫同志議題,就她的觀察,這類題材大多寫男同志和父親或女同志和母親的關係,而且多半從孩子的立場出發,寫「大出櫃」或「家庭的大崩潰與重組」,她希望反過來處理女同志和父親的關係。(記者楊明怡)
聶宏光 描繪青少年對情欲的摸索
聶宏光說,〈襯衫〉隱約涉及同志情懷,但更像青少年對情欲的摸索。他表示,不打算把小說或文學拿來當成與社會或世界溝通的工具,「這樣好像太功利了。」他說,「我逼自己每年要寫一到兩篇小說。」寫作時,希望不懷抱跟任何議題對話的企圖。(記者楊明怡)
吳鑒益 看電視也能寫出一首詩
吳鑒益說,寫〈變色龍〉是因為某日在電視上看到動物變色龍的介紹,加上「新詩的字最少」而寫成,「如果沒看到電視,就沒有這首詩了。」目前任教於南投國小,吳鑒益說,不確定是否要跟學生分享好消息,「詩的語言比較跳,他們能理解的多半是童詩,不會牽涉到這麼繁複的層次。」(記者楊明怡)
Ginkgo 極其真摯且真實的試驗
Ginkgo說,感謝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提供機會,讓她在新詩創作上進行某一種新的嘗試,「或者說,試驗。」她強調:〈永恆的夏日〉這首詩的內容,確實是極其真摯且真實的。
(記者楊明怡)
楚然 散文是內向的自我生命經歷
三度參賽,終於獲獎,熱愛推理小說的楚然解釋:自己並未刻意於文章鋪陳中營造懸疑氛圍,「很多散文都是內向的自我生命經歷,但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個開放式結尾。」關於未來計畫,他因熊一蘋的《#雲端發行》而生出許多想法,將陸續執行。(記者林婷婷)
顧玉玲 尋覓與世界溝通的另一感官
「我覺得寫『社運』是一種責任感的驅動,因為我不寫,可能就沒人會寫;但寫『家人』,比較像是休息,它就是很自然地會湧現……」這是顧玉玲第一次寫自己高齡的母親,她說,「聽障者並不是比我們少一個感官,反而進入另一個狀態,發展出與世界溝通的方法。」(記者林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