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光師上街頭抗議拚英譯正名 醫界:爭取用詞與台灣現況不符
驗光師(右)為長者驗光。人物與新聞無關。(資料照)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驗光師長期爭取英譯正名為「Optometrist」未果,明天(6日)將怒上街頭,集結立法院抗議,痛批衛福部黑箱操作,迎合眼科醫學會與醫師公會,眼科醫學會回應,國際上對驗光師英文名稱並未統一,「Optometrist」一詞的教育訓練及執業範圍與台灣現況不符,可能造成台灣民眾的誤解和健康疑慮。
去年12月本報報導,驗光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群宸表示,國際上驗光師音譯為「Optometrist」,但衛福部證書卻是「Optician」,即非醫事人員的「配鏡師」,錯譯損害驗光師專業與尊嚴,使國際交流受阻。衛福部則指出,已召開多次協調會,但驗光師與眼科醫師未達共識而未有進展。
黃群宸今(5日)指出,在多次會議中,該會主張驗光師英譯更名為國際通用的Optometrist,並提供相當完整的國內外資訊對照,但衛福部醫事司建議該會考慮不符合國際規範的「Optician」,不僅違背專業,根本是迎合眼科醫學會與醫師公會,配合他們演出一場公然損害與漠視驗光師國際聲譽的荒謬戲劇。
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執業中驗光師從2017年42人增至2023年3779人。黃群宸提到,歐盟、澳洲、新加坡、泰國、菲律賓、中國與香港等地都稱為「Optometrist」,美國則稱為「Doctor of Optometry」,只有台灣是「Optician」。
黃群宸也指出,醫事司當時訂定過程的不透明,要求驗光師忍氣吞聲接受,而當驗光師提出異議要求修正,卻只會推諉要驗光師跟醫師代表有共識才能改,強調這種黑箱操作導致專業權益遭受嚴重侵害,並阻礙國際交流與合作,希望透過這次行動,要求政府於1個月內落實專業地位的正名與政策修正,以促成預計於2月中旬與澳洲視光學院展開的學術合作交流。
不過,眼科醫學會回應,國際上對驗光師英文名稱並未統一,「Optician」是英國系統對驗光師的稱呼,而「Optometrist」的名稱最早出現於美國,是接受學士後研究所教育、有診斷治療眼科疾病能力的醫療人員,其教育訓練及執業範圍與台灣現況不符,更改名稱可能造成台灣民眾的誤解和健康疑慮,專業能力和對國際社會的貢獻才是提升地位的關鍵。
眼科醫學會也指出,已在政府主管機關召開的多次會議中,與驗光人員相關團體達成共識,包含協助驗光師公會與他國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尋求符合台灣驗光人員現況的英文名稱;協助完善驗光師學制、課程、實習等。
黃群宸則再補充,修正英譯不影響台灣驗光師在本國的業務範圍,醫師所述英譯修改會造成驗光師侵犯到診斷治療業務一事並非實情,衛福部應肩負責任向醫師與社會大眾說明清楚,而非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