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全國客家日 桃園各地響應致敬
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12/28舉辦「還我母語運動」特展,將於魏廷朝故居展出現場照片與多期《客家風雲》刊物。 (記者黃政嘉攝)
〔記者黃政嘉/桃園報導〕1988年12月28日,《客家風雲》雜誌主導近萬名的客家人集結台北遊行,爭取在廣播與電視節目中使用台灣客家語,本週六、日桃園各地皆辦相關活動,包括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的客家義民文化平鎮褒忠祠導覽、紀錄片座談特展,楊梅伯公岡公園客話戲劇,及龍潭地景走讀與龍潭愛樂管弦樂團音樂表演,共同致敬「還我母語運動」36週年。
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這週六上午舉辦客家義民文化平鎮褒忠祠導覽,由曾任魏廷朝助理的協會理事暨文史工作者巫秀淇導覽解說,讓參訪學員認識義民文化的精髓,從而認識客家文化的底蘊,接續至魏廷朝故居,觀賞還我母語運動紀錄片《客人主人》,講述當年「還我母語運動」的歷史意義與客家文化的發展脈絡,映後由民主攝影師邱萬興,以及過去為《客家風雲》雜誌主編、前客委會主委的楊長鎮參與對談,講述當年參與運動的經過與歷史意義。
桃園市南桃園客青交流協會(富富·小山岡團隊)週六下午2點在楊梅區伯公岡公園舉辦「1228還我母語日:伯公岡來做戲 老中青傳承來講客」,以自編劇「阿婆摎阿興牯」,串聯地方社區老中青3代的夥伴,透過結合在地水圳、伯公信仰與鐵道文化等,講述富岡年輕人「阿興牯」,因鐵路從伯公岡前往台北打拼而發生的故事。
協會理事長張博舜表示,富岡老街區因日本時期設置火車站成為產物的集散地而發展起來,至今仍保有歷史悠久的倉庫、碾米廠、傳承多代的客家雜貨店、飲食店和竹藝工坊等在地職人傳統產業老店,在1228還我母語日持續推動在地客話戲劇,創造、激發講客的氛圍,讓民眾瞭解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識,為社區講客語的環境埋下種子,將富岡在地斷裂的客家文化透過語言尋找回來。
張說,當天另邀請客家青年「黃稚嘉」、「小報石岡劉佩蓁」使用客語大埔腔演唱「青春細路」,以及在地社區團隊「富岡活力樂陶陶」陶笛演奏富岡國小新客語校歌、「桃園市上湖里愛鄉藝文發展協會」表演世客博客家舞曲、「弦音文化藝術團」演譯經典客家歌曲,及徐禎霞帶來客語繪本「灶神過新年」講古,現場也安排闖關,以趣味方式體驗客家茶、辦桌菜、仙草、童謠、春聯與猜謎等。
桃園市龍潭區商業發展促進協會、龍潭愛樂管弦樂團、菱潭街興創基地週日共同主辦「客感漫遊:文風走讀 X 客庄樂饗」活動,下午1點半邀請熟稔龍潭文化的龍潭導覽協會執行長徐鳳園、客語薪傳師邱雯琳、協會理事長蔡濟民帶隊,沿著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龍潭國小百年榕樹、龍潭大池等地景,重溫客庄文學的故事,感受龍潭文學與歷史的連結;龍潭愛樂管弦樂團長張鴻宇則帶領演奏家於龍潭武德殿、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龍潭國小榕樹下、龍潭大池水岸故鄉碑等文學地景,定點演奏《望春風》、《龍潭故鄉》等經典客庄樂曲,再現龍潭客庄的音樂與文學文化,4點半,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再於菱潭街興創基地進行音樂會,綻放絢爛的音樂花火,音樂會採自由入席,其他活動需事先線上報名。
協會理事長蔡濟民表示,龍潭過去誕生「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與「台灣文學大師」鍾肇政,鍾晚年致力推廣客家文化,當年也與客家鄉親走上街頭,爭取客家語言平權,而後擔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及寶島客家電台長,為龍潭導入客家發展資源,留下豐沛的精神遺產。此次透過實地走讀、音樂演奏與文化敘事,向全國客家日致敬,重溫運動的歷史意義,也再現龍潭作為客家文化象徵地的重要地位。
桃園市南桃園客青交流協會12/28下午兩點在楊梅區伯公岡公園以客語戲劇,演出在地故事。(桃園市南桃園客青交流協會提供)
桃園市龍潭區商業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蔡濟民,過去舉辦龍潭地景走讀活動。(蔡濟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