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蓋焚化爐?民團列舉離島慘痛經驗:做好回收更重要
公民團體反對澎湖興建焚化爐。(海洋公民基金會提供)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及名間鄉長陳翰立、立法委員林淑芬今(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只要做好廚餘以及塑膠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與循環利用,南投與澎湖外運垃圾可大減,全台各焚化爐餘裕量能也可增加,根本不須再蓋焚化爐,呼籲環境部長彭啓明落實資源循環零廢棄,公開承諾不支持興建焚化廠。
海洋公民基金會政策研究員潘翰聲提醒澎湖民眾,看看其他離島過往慘痛經驗,小琉球和馬祖分別在2002和2003年啟用焚化爐,中央各補助8、9千萬元,但垃圾量不足導致成本過高,財政無法負擔,溫度不夠高無法消除戴奧辛汙染,很快就提前關閉。
他指出,小型焚化爐最低經濟規模是每天100噸,而澎湖縣日均量約65噸,還有淡旺季高低,增加營運操作難度。從經濟規模和財務可行性來看,蓋焚化爐很難成功,請縣政府和議會深思。觀光客製造的垃圾,加重離島的負擔,不論是汙染海洋,或是送到台灣焚燒,都是回到自己身上。公益旅行背1公斤垃圾回台灣令人感動,其實更希望實現零廢棄無痕旅行的願景。
潘翰聲說,海島獨自一隅的特殊性,是宇宙中孤寂地球的隱喻,把海島的環境做到垃圾和溫室氣體排放都淨零,就會是世界的典範。澎湖和台灣都是海島,我們留給子孫的,是垃圾島還是美麗島,就在一念之間。縣府應該努力回收每年5千噸的塑膠垃圾和6千噸尚未回收的廚餘,比爭取興建焚化爐經費更重要。
澎湖沒有焚化爐,垃圾必須壓縮處理送往台灣。(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