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溪、烏溪及淡水河「廢棄物快篩調查」 塑膠垃圾最多
雲林北港溪流域有成袋垃圾惡意棄置草叢下。(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荒野保護協會與企業合作,今天(8日)公布今年「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解析雲林北港溪、台中烏溪及大台北淡水河等變化,發現塑膠垃圾仍居河川廢棄物之首,呼籲各界減廢愛地球,響應國際減少塑膠、加速改善垃圾問題。
調查顯示,今年首度在雲林執行踏查,包含北港溪、虎尾溪、雲林溪、梅林溪、林仔頭溪) 及出海口共計226.5公里,總計發現92萬2082公升垃圾,8成集中在9%河段,廢棄物前3名為塑膠瓶罐容器、塑膠袋及成袋垃圾,且紅樹林植被及漲退潮影響,致使「北港溪出海口及近海口段」是全流域首要垃圾集中點。
而繼2021年調查,3年後再度調查台中烏溪,包含烏溪、筏子溪、大里溪、旱溪、頭汴坑、草湖溪及出海口全長214公里的流域範圍,總計發現63萬5845公升垃圾,經比較,右岸垃圾密度較上次減少9成,垃圾類型為塑膠袋、塑膠瓶罐容器及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等,都是一次性廢棄物,垃圾熱點有向中上游移動。
大台北淡水河則是經常調查對象,今年再由明志科技大學與實踐大學師生、新北水巡隊共同執行,總計發現25萬6452公升垃圾,較去年減少8.4萬公升,熱點在蘆洲區、永和區(近永福橋與福和橋)及大窠溪等,主要類型仍為一次性飲食塑膠垃圾佔6成,紅樹林易攔截大量川廢。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說,維持乾淨的河才能有藍色的海,今年前進雲林北港溪,盼大眾關注更多重要流域,同時進行台中烏溪複查及大台北淡水河持續監測,數據印證經荒野與富邦人壽多年堅持努力,串聯起的公私協力影響力正持續向潔流願景邁進。
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副分署長李俊霖說,感謝環團與企業努力定位垃圾熱點,有利清運資源分配規劃;第三河川分署分署長張稚煇則說,111年1月到113年9月止,已清理約600噸廢棄物,將持續針對熱點清理,以維護水域環境。
台中草湖溪發現廢棄物惡意棄置橋下。(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富邦人壽與荒野保護協會攜手進行「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公布2024年雲林北港溪、台中烏溪及大台北淡水河等調查結果。(荒野保護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