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願景工作坊提方案 讓澎湖海洋生態回到20年前
潮間帶願景工作坊,透過公民討論希望恢復澎湖潮間帶生態。(海洋公民基金會提供)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由汝賀文化工作室及海洋公民基金會主辦的「澎湖漁業文化-潮間帶願景工作坊」,在重光社區活動中心展開,使用公民審議方式,延續去年「澎湖吃什麼?澎湖飲食文化論壇」,進一步探討漁業枯竭的課題,在樂觀與悲觀2套劇本之間,提出行動方案帶回日常生活實踐,化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衝突的刻板印象。
今年活動設計長達2個多月,先邀請台灣東北角馬岡漁村的林奎妙座談交流,在西嶼和湖西舉辦潮間帶走讀,由朱雲瑋和楊明哲分別帶領,並與利害關係人做深度訪談,包括地方創生團隊、政府部門、第一線採集者、觀光旅遊業等。前期資料彙整為厚達23頁的議題手冊,由具代表性的公民參與,提出行動方案。
調查潮間帶走讀的參與者,過半數認為,物種和數量有劣化現象。潮間帶棲地劣化的主因,有6成認為是工程建設開發;物種減少的主因,有44%認為是過度濫捕,有近4成是工程、濫捕、暖化、觀光等複合影響;想要恢復過去榮景,75%要靠民眾、19%靠政府、7%靠教育。
另外討論的子題是,要不要採用「登島費」或生態保育費,讓觀光客負起「使用者付費」的責任;為了鼓勵低衝擊或生態旅遊,經過綠色認證的行程,其登島費可享高折扣優惠,或有生態護照、永續幣、季節差別費率等工具,用正面誘因來引導觀光客和民眾改變行為,減少製造一次性垃圾等環境衝擊。基金的徵收和運用應該透明公開,以保育潮間帶生態,和在地人員培訓,或用在下一代。
登島費也成為討論重點,以公開透明徵收方式達到永續資源目標。(海洋公民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