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環評審議規範修正通過 降低建築碳排、提升營運節能
台北市朝向2050淨零排碳目標,提出「台北市推動宜居永續城市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修正草案,9日修正後通過。(記者林承鴻攝)
〔記者林承鴻/台北報導〕台北市朝向2050淨零排碳目標,提出「台北市推動宜居永續城市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修正草案,修正重點包含於施工期間降低建築碳排,並科技化管理汙染;營運期間提升建築能效至1+級、強化溫室氣體增量抵換,規範旅館應取得環保標章旅館認證;餐飲店面申請加入環保餐廳,並建立循環容器系統等。草案今(9)日修正後通過,預計最快11月底前實施。
環保局說明,因應環境部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及相關規範,加上北市府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納入「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為將淨零轉型項目列入列管之環評案,因此修正審議規範。
環保局表示,環境部「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已將高樓、工廠、園區、火力發電廠等4類開發行為納入規範,本次修正規範高樓建築以外之開發行為,仍須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措施,以抵換排碳增量,增量抵換可透過汰換老舊機車、空調或照明設備等取得減碳效益。
委員關心地方如何確認開發單位提的計劃是否已在其他縣市抵換?又相關抵換標準為何?提醒環保局已用掉的減碳額度不能重複計算。環評會主席、環保局局長徐世勲指示局處未來審核時,要特別注意有無重複用掉抵換額度。
環保局表示,台北市的環評案有9成都是高樓建築,修正規範抵換比率每年超過10%者,執行期程得少於10年,至應抵換總量全數抵換完成,此項修正是為了讓開發單位能加速完成抵換。例如四季酒店環評案5年就會抵換完畢,抵換方式是更新全聯的燈具。
其它委員則提出,位於台北市的環評案,開發單位需優先提出於台北市抵換的計劃,否則會變成在台北產生碳排,卻在其他縣市抵換。徐世勲說會盡量鼓勵開發單位於台北市進行增量抵換。
另外,建築使用能源之碳排加嚴規範開發單位對新建建築物的開發,應取得建築能效等級達1+級,並結合智慧化產業技術,應申請黃金級以上智慧建築標章,以智慧化技術控制導入深度節能。而建材製造、運輸與施工過程產生溫室氣體排放(蘊含碳排)則應取得「低碳建築」標示,以降低建築興建及拆除階段產生之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