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團隊開發冷融合技術 能減碳又無核污染可望成新能源
台師大學跨域科技產創學院與江陵集團合作,在冷融合技術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利用水作為燃料,能在低溫下進行低能核反應,無核污染,初步可望應用於節能減碳及醫療領域,未來甚至改變全球能源系統。(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以水取代化石燃料、核能發電不是夢!台師大跨域科技產創學院與江陵集團合作,在冷融合技術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利用水作為燃料,能在低溫下進行低能核反應,無核污染,初步可望應用於節能減碳及醫療領域,未來甚至改變全球能源系統,登上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 Scientific Reports》。
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全球氣候暖化與極端氣候肆虐,問題日益嚴重,核融合技術被公認是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終極方案。根據物質的粒子學說與分子動力學原理,核融合需要透過高溫環境釋放大量能源,但不會產生碳排,放射性也有限。
台師大產創學院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研究所講座教授、江陵集團創能研究中心執行長黃秉鈞率團隊研發出「低能核反應」技術,他說明,核反應可在遠低於主流科學家認為的高溫下發生,並不會釋放出中子和伽馬輻射該技術,具無核污染的優點,也是解決零碳排的最佳能源。
黃秉鈞指出,偶然發現「燒開水」簡單的動作,就可能激發出核反應,團隊設計製造了數十種各式反應器進行實測分析,用水當燃料,在低溫下進行(低於攝氏200度),利用流體動力學與空化技術激發核反應,並能24小時大功率連續運作,且成本低廉。
黃秉鈞提到,當冷融合發生時,不只可創造能量,還能產出具有醫療價值的017同位素重水,可用於核磁共振造影的造影劑以及正子攝影主要材料,也有研究顯示其有可能抑制癌細胞增長,或輔助癌症的標靶或放射治療,這是能源科技重大發現。
該研究為《Nature-Scientific Reports》30年來冷融合論文首度刊登在主流科學期刊上,目前被下載超過1.4萬次,全世界論文排名頂尖1.8%,並被收錄於美國NIH的國家醫學圖書館,並獲國外網路媒體報導。
黃秉鈞說,技術獲國外創投認證領先全球,初步可用於發電廠節能減碳,利用蒸汽鍋爐的部分輸出熱蒸汽來運作,以反應器性能系數為2.0來估計,可製造2倍能源來預熱鍋爐進水,降低鍋爐燃料消耗約20%,將發電廠效率由目前的40%提升至50%,為節能減碳做出巨大貢獻。若性能系數提升至5.0以上,水激發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足以直接帶動汽渦輪機發電,達成用水來發電的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