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主研發AI機器狗 造價擬壓在國外1/2-1/3
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團隊研發國內首創的機器狗,包含寵物型(左)及工作型(右)2種,未來擬協助傳統產業、服務業等數位化轉型。(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AI機器人浪潮來襲,但國外機器狗價格昂貴,維護成本高;國科會補助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團隊,成功打造出台灣首創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包含「寵物型」與「工作型」2種,皆達自主導航、全向行走、姿態平衡等,年底擬完成爬梯動作,未來可望投入工廠場域檢測,造價也希望能壓低在國外的2分之1到3分之1內。
郭重顯表示,產業缺工嚴重,包含石化、建築、軌道車輛、餐飲服務等,透過機器人可提升生產效率,其中「機器狗」(4足)可克服階梯地形障礙,達廠區巡檢、送餐甚至救災等場域,「想到日前新竹火災有2位消防員不幸罹難」,機器狗應走第一線災區,將畫面傳出,讓消防人員規劃救災策略等。
但國外機器狗造價昂貴,又與國內系統有整合障礙、後續維護成本高等缺點,因此需國內自主研發。郭重顯說,團隊過去多年研究人型機器人並取得國際多項賽事名次,應用相關技術,在111年起投入並研發出寵物型機器狗跟工作型機器狗2種,已達自主導航、定點巡檢、全向行走,寵物型可安裝語音表情偵測,進行互動操控,工作型可負重並感測感測音頻、噪音、溫度、氣體等環境。
郭重顯指出,國外機器狗已用在電網巡檢、物流送貨、地鐵隧道與管線檢修、抓交通違規等,但造價昂貴,約10萬到15萬美元不等(台幣323萬到484萬元),NTU機器狗造價擬壓在5萬美元(台幣161萬元),是國外的2分之1到3分之1,提供合理售價給國內公司,降低傳產及服務業缺工影響,並提供在地客製化服務,還有組合式軟體架構與開放式通訊,容易擴充及整合資料庫。
長春集團資訊中心協理黃至善表示,石化廠區定期要人工巡檢,以維護工安,但動作相當機械,而廠區有管線、階梯等複雜地形,需依靠能爬梯的機器狗,曾洽詢國外機器狗廠商但不賣給台灣,因此目前關注國內機器狗研發,未來希望加裝「防爆」功能,有機會未來投入廠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