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一期稻作5月底完成供灌 農民陸續收割開心收成
高雄一期稻作5月底完成供灌,農民陸續收割開心收成。(記者陳文嬋攝)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雄一期稻作種植面積4千多公頃,預計5月底完成供灌,農民陸續收割開心收成,濕穀價格每百台斤1千元,農水署高雄管理處也因應大寮灌區作物需求,貼心延長供灌1周,協助農民收成更好。
高雄今年降雨量不多,農業用水雖比去年好,但與百年大旱相當,農水署高雄管理處長呂文豪提早實施三階段大面積輪灌,更動用水車、抽水機等,搭配乾溼交替等運用,每滴水循環再利用多次,不只發揮精準灌溉,更做到韌性灌溉。
高雄一期稻作預計5月底完成供灌,目前阿蓮等區陸續收割,農民開心收成好,農糧署表示,今年全國一期稻作種植面積約16萬公頃,去年因嘉南平原停灌,種植面積剩下14萬3千多公頃,今年嘉南平原沒停灌,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1成,恢復正常年水準,目前高屏地區開始收割,濕穀價格每百台斤1千元。
農業局指出,高雄部分地區一期稻作受到4月下旬強風、強降雨影響,如鳥松、岡山等部分地區,傳出稻作零星倒伏,增加農民管理難度。
農水署高管處針對大寮區作物生長必要性,貼心延長供灌1周,協助農民收成更好,高雄二期作以果樹與雜作為主,預計6月11開始供灌,正值雨汛期,農民應防範水患,加強田間排水。
呂文豪強調氣候異常,缺水已是常態,感謝農民與農水署齊心協力,再度完成不可能任務,只要農民配合農水署政策,農水署一定會想辦法,讓農民都有水可用,多次帶領農民抗旱成功,深受農民肯定很放心。
此外,高雄市穀倉美濃區農會米廠原有10台12噸烘乾機,經農糧署補助4千多萬元,市府補助500萬元,農會配合近600萬元,設備升級為5台20噸及7台30噸烘乾機,每日烘乾量由103噸增至310噸,烘乾量能增加3倍,強化大旗美區域稻米烘乾加工,從生產到銷售完整產銷供應鏈,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