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療支出不是愈高越好 石崇良:資源流向才是關鍵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記者邱芷柔攝)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記者邱芷柔攝)

2024/05/11 19:30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國民醫療保健支出是否多多益善,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11日)以韓國為例,韓國的醫療支出直線上升,卻還是發生醫師集體罷工事件,石崇良強調,健保總額檢討勢在必行,但要把握「醫護人員有適當回饋、財務支出得到控制及投入的資源與品質相符」三大原則,以政策引導資源流向正確的地方。

台灣健康經濟學會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1日)舉辦「健保永續 健康台灣」研討會,石崇良受邀談健保的挑戰與展望,他直言,健保最大的挑戰就是人口變化,根據預估2039年我國高齡人口即將超過三成,台灣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面對的挑戰也來得更快,而受薪階級的一般保費收入支撐健保財務,當工作人口變少、老年人口上升,就得面臨失衡問題。

石崇良提到,OECD國家的醫療支出大多避免過度變化,採取穩定成長,只有「韓國」例外,韓國的醫療支出占比直線上升,理論上醫師應該都很開心,但卻仍發生醫生集體罷工、上街頭抗議,主要原因就是資源分布問題,支出被城鄉差距、醫美、自費市場等吃掉,因此資源流向正確的地方是關鍵。

石崇良說,申報點數上升點值就會下降,其中「慢性病」有檢討空間,以現行點值給付來看,無論是把病患照顧好的醫院、還是照顧不好的醫院,收入沒有差別,甚至照顧得好、收入反而更差,未來必須調整支付模式,讓醫師或醫療團隊有誘因去追求品質,因此家醫計畫整合扮演關鍵角色,就像花蓮秀林鄉目前試辦「論人計酬」的慢性病計畫,給予定額給付;目前最大單一疾病疾病負荷最重的就是「糖尿病」,健保署正規劃製作給付模型,並希望逐步從糖尿病推展到其他慢性病。

對於健保點值,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建議從「救命科別」著手,優先保障急重難罕及住院點值。石崇良也認同,健保總額檢討勢在必行,但應避免保障點值後衍生衝量問題,因此要把握「醫護人員有適當回饋、財務支出得到控制及投入的資源與品質相符」三大原則,透過政策引導優先保障。

至於準政委陳時中先前提到「總額瘦身」概念,石崇良說,癌症防治政策中,後端治療費用高昂,可從前端預防來加強,不見得得用保費收入來做,透過體系整合、多元財源挹注,就能把餅做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