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鐵板燒「包手師傅」必好吃!鄉民點頭:台版米其林認證
國人對鐵板燒有「包手」迷思。(資料照)
首次上稿 5-10 23:47
更新時間 5-11 08:37
吳裕堯/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鐵板燒刺青越多越好吃,『包手』就是好味道的認證?」國內對鐵板燒存在這種迷思,還有不少人斷言,「沒包手的我可不吃!」日前一名網友看見某間大埔鐵板燒外掛的布幕,上面「Q版插畫」師傅手臂竟也有滿滿刺青,超傳神復刻掀起熱烈討論。
網友在PTT論壇PO照發文說,自己路過某間大埔鐵板燒分店,發現店家的新宣傳布幕,不過原PO定睛一看,發現布幕中廚師竟然「包手」整條手臂都是刺青,打趣說「大埔也不是每個站煎台的都包手吧?這算是一種自嘲嗎?」拋問鄉民有沒有人知道大埔鐵板燒吉祥物的內幕。
照片曝光後,逗笑不少網友,紛紛給出正向評價,「還蠻不錯欸」、「很有梗,而且花紋蠻好看」、「說實在設計得不錯」、「這宣傳太神了」;還有人調侃,「直接不演了,有前科包手師傅就是美味」、「推,給年輕人學習機會」、「浪子回頭鐵板燒」、「怎麼不是拇指擋住玻璃瓶蓋口?」
一票內行老饕直言,沒有「包手」就不好吃,「美食認證外國是米其林;台灣則是包手」、「包手炒的最好吃」、「沒包手師傅的大埔,我可是不吃的」、「有包手比較好吃啦」、「有包手的就真的好吃,我也不知道為啥」、「包手只是門檻,沒包都上不了台」。
關於「包手」就是品質保證的迷思,YouTube頻道「HahaTai 哈哈台」去年就曾針對該主題拍企劃影片,當時受訪的某分店老闆吉米則解答,「邏輯可能是對的」,有刺青的就是「愛七逃」聰明有體力的孩子,所以他們炒的菜比較好吃,可能性確實相對高。他進一步說,這些孩子以前可能曾經走偏,但現在想好好工作,且比起一般員工,他們態度認真,更願意吃苦,職場上也更尊重前輩。
「包手」就等於好吃,分店老闆吉米解答「邏輯可能是對的」(翻攝自YouTube/Haha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