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六九部落馬力梵發表獵槍論文 改良槍枝傳承狩獵文化
不僅要寫論文,還要實作槍枝,並在族人面前操作、供族人檢驗,馬力梵表示,希望新專利能幫助狩獵文化。(民眾提供)
〔記者劉人瑋/台東報導〕卑南鄉大巴六九部落除了出了天后張惠妹,如今也出現第一本研究原住民獵槍的論文,作者馬力梵·高麓(Malivan Kawru)在桌上擺放著獵槍,可能是老師首次見到這種場面才不知如何評論,換得全場沉默。近日論文過關後,老師帶著學生返回部落公開發表,馬力梵說,希望這把槍能讓警政署檢視研擬中的「原住民漁民自製獵槍魚槍許可及管理辦法」。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策展發表,近日在卑南鄉的大巴六九部落舉行,馬力梵的論文題目為「當代原住民自製圖像中的槍-談自製獵槍的實作與研改」,他不僅主講也現場鳴槍示範新型專利運作,老師們興奮要他「帶著槍『北伐』吧!」意指到北部發表。馬力梵則表示,讓更多人認識狩獵文化實是樂意之至。
馬力梵本為職業軍人,從軍時也帶過狙擊隊,除了以往工作常接觸槍枝,自己也跟著狩獵,而他這次不僅是寫了論文、發表新書,論文內容就是在新製槍枝部件再與原有自製獵槍對比,因此他以溫徹斯特步槍(Winchester Rifle)外型和原理,改板為喜德釘專用。雖有族人好奇「不會是教授礙於桌上的槍枝才被迫讓你畢業吧?」馬立梵正色回答,自己的研究除了實作,也針對歷史考察十分用心,這才是論文過關的原因,「實作現有族人所用的一把獵槍,再研改出新槍,並研究自製獵槍歷史到瞭解其能力與限制,最後基於社會爭議與安全保障研發改良新式槓滑式滑套退殼系統,解開社會大眾對獵槍疑慮並沿續與傳承狩獵文化」。
馬力梵解釋,目前一般獵槍是從槍管後放入含火藥的喜得釘,喜得釘炸開後推動槍管內的彈丸,但本身的金屬外殼碎裂留在槍內,需以通槍條從槍口將金屬片撞出,自己新設計是利用槓桿原理拉拉桿滑套向後推出喜得釘鐵片,已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新型專利證書並取得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