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滋養屏東平原!二峰圳文化廊道獲認證 暴紅後危機成轉機

二峰圳。(記者陳彥廷攝)

二峰圳。(記者陳彥廷攝)

2024/04/26 00:31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為屏東平原供水已逾100年的來義鄉伏流水利設施「二峰圳」,來義鄉公所著手推動「來義二峰圳文化教育廊道」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地方有共識且評審也認同當地愛護故鄉山林水的觀念,本週二正式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成為屏東首個兼具有形文化資產「文化景觀」及環教場所身分的場域。

日本工程師鳥居信平駐台期間為改善屏東旱季灌溉用水,將林邊溪來義鄉河段打造為利用重力及高低位差,以樹枝、礫石的過濾後經地下堰堤集水的伏流水設施,命名為「二峰圳」於1922年通水,豐水期可供達25萬噸淨水,至今供水不斷。

屏東縣政府於2008年指定二峰圳因對農業灌溉有貢獻,且符合環保、生態及節能,又能表現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典範列為「文化景觀」,並在2022年舉辦百年紀念活動,二峰圳知名度大開,外地客湧入。

外客湧入最常到側向溢流堰戲水,卻因缺乏對水利設施及對當地的尊重,常出現破壞主圳道行為,引發當地部落不滿,甚至一度要求鄉公所不要開放外人進入,態勢劍拔弩張。

「把危機當轉機!」,鄉公所強調,與其限制外客進入,不如用引導方式讓外客更了解為何部落這麼重視及保護二峰圳,因此決定導向環教場所,先送出12名在地人受訓取得環教人員資格,並向環境部申請從取水口到下游分水工約8公里的「二峰圳文化教育廊道」為環教場所。

鄉公所文化觀光產業課長陳惠娟表示,二峰圳建造時由原住民為主力,後續更成部落主要水源,與原民生活息息相關,包含部落常民文化,堪稱如同養育他們的母親水源也不為過,成為環教場所後,更能以不同的身分向外界訴說排灣族從祖先所流傳下來注重永續的愛山林、愛故鄉的理念,有了對談,外客自然也會因此更加尊重在地環境。

陳惠娟說,環教場所與近年興起的生態旅遊不謀而合,在地導覽員、解說員除能獲得帶團津貼,更能藉此向外界解說此場域對在地人的重要性,目前鄉公所正在設計遊程及基礎設施,包括在分水工處打造二峰圳意象入口、還有小農市集,或是由輔導的合作社設計「獵人餐」等,並將會自行推動電輔車的低碳旅遊,並持續向縣府爭取YouBike設站,盼透過環教場所,減低外客入內衝擊,進而讓整體觀光旅遊品質升級。

二峰圳。(記者陳彥廷攝)

二峰圳。(記者陳彥廷攝)

二峰圳。(記者陳彥廷攝)

二峰圳。(記者陳彥廷攝)

二峰圳取水口。(記者陳彥廷攝)

二峰圳取水口。(記者陳彥廷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