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屏縣僑智國小廢校 美和村民遞陳情書
屏東縣議員洪明江(前排右一)帶領村民陳情。(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反對屏東縣內埔鄉僑智國小廢校的家長、地方人士等約50人,今天(19日)在屏東縣議員洪明江陪同下,向教育處長楊英雪遞交4百名美和村民的連署陳情書,希望縣府暫緩停辦程序,讓學校轉型。
少子化衝擊,屏東縣政府教育處針對內埔鄉僑智國小、高樹鄉舊寮國小及屏東市凌雲國小等3校,進行停辦專案評估,3月底將由教育審查委員審議,決定學校去留。
屏東縣議員洪明江今天(19日)下午3點,在縣議會舉辦「內埔鄉僑智國小裁併案民與政協調會」,與僑智國小學生家長、美和村辦公處、屏東縣人智學永續教育協會、三間屋文化工作坊及華德福專家到場,另有屏東縣屏東平原鄉土文化協會等數個民間團體,及學術界人士表示關心和支持。
縣議員洪明江表示,針對少子化的衝擊,政府更應在教育政策上因應,非以考量裁併學校為由,讓人民被告知結果。建議縣政府應正視裁併校後可能產生的問題,如學生接送、課程銜接及生活適應等問題,及裁併後對社區文化生活的影響評估。教育不能用投資效益來衡量,培育人才是政府的責任,縣政府應思索如何提升學校教育品質,鼓勵發展成為特色學校,以利增加招生。
到場關心者,還包括縣議員徐榮耀、蔣月惠、李世淦、宋麗華長子、立委鍾佳濱團隊等人。
美和村長利文堂及學生家長,帶著4百名村民的連署陳情書至現場,表達全村反對裁併校的心聲,強調裁併校即是失去社區文化與認同,也會造成家長因孩子教育問題選擇外移,長期下造成社區的沒落。
屏東縣人智學永續教育協會表示,教育乃百年大計,請縣府審慎評估由地方、民間共同提出的轉型方案「老少共學示範實驗中心-僑智華德福實驗小學」,共創國家政策與實驗教育的雙贏。
村民表示,僑智國小所在的內埔鄉美和村,是全國唯一教育體制涵蓋幼兒園、國中、高中、大學和研究所皆可完成就讀的村莊。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政府動用災後僑胞救濟剩餘款1200萬元,以及當時每一戶村民依耕地面積捐贈米穀購買校地興建校舍,僑智國小代表了客家勤耕雨讀重視教育的表現,及在地歷史情感和延續傳承的意義。
教育處長楊英雪表示,會將日前公聽會與會者意見、會議記錄、今日陳情意見與建議,以及專案評估報告,一併轉知屏東縣教育審議委員會,由17名委員組成的委員會,預計3月底召開進行審議,決議學校未來方向,結果將送中央備查;預計5月公告結果。
依「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置合併或停辦辦法」規定,學校連續2年學生人數未達50人者,得改制為分校或停辦;縣府去年11月底完成凌雲國小評估,今年1月完成僑智國小及舊寮國小專案評估。其中僑智國小連續4年全校學生數低於50人,目前為31人。
內埔鄉美和村長利文堂(左),向屏東縣政府教育處長楊英雪(右)遞交陳情書。(記者羅欣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