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問題致學子返台升學受阻 學者建議重新審視相關法律
有學子因為國籍問題,難已回台升學,專家建議應重新審視相關法律。(資料照)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灣正面臨少子女化衝擊,連帶衝擊高教生源,現任教元智大學,已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的加拿大裔教授白小明分享,其子具有雙重國籍,但無法經由外籍生、僑生、本地生等任何方式,申請就讀台灣的大學,呼籲政府應審視不符時宜的舊法律,以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吸引更多外國學生。
白小明在台工作多年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他指出,孩子也是雙重國籍,高中前1年半在台灣就讀,後2年半在加拿大就讀,但依現行規定,無法以外籍學生、華僑、本地生等身分申請任何台灣的大學,但卻又收到台灣的徵兵通知,在制度上有點奇怪。
白小明表示,這並非個案,建議應儘速重新審視舊法律,以符合台灣教育系統的最佳利益。過去台灣的大學名額有限,政府希望防止富裕家庭「玩弄制度」,但現在面臨少子女化,卻可藉此吸引高素質的外國學生進入台灣的大學,實現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表示,國籍影響教育問題存在已久,過去就有16歲前將男生送出國的小留學生潮,到36歲解除徵兵前必須留滯國外的亂象,30年來受到困擾或被迫移民的人數龐大。政府應跨部會檢討、盤點相關人數及法規。在少子化,缺工缺人才,又要吸引高素質外籍生來台就學,實現高教國際化及吸引國際人才的情況下,全面性檢討並鬆綁多重身份在台就學及父母工作或身分涉及的法規,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則提到,問題點在「未滿6年的雙重國籍學生」,在國外讀高中,不可能考學測,而特殊選才名額極少領域又限縮,一般領域表現優異學子返台就讀機會難度高。學生海外學習已很普遍,政府也在制訂政策想辦法爭取外籍人才,對於這類學生,政府確實可考慮儘速修法,如用國外高中或考試的成績申請國內的大學,讓這些在國外讀高中的雙重國籍學生有機會「回台灣讀大學」。
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廖高賢回應,不符合外籍生、僑生等資格者,則比照國內學生入學管道入學,包括「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發入學」、「特殊選才」及「單獨招生」等管道,學生可依個人志趣所學適性選擇適合升學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