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5年至少目擊19種鯨豚 海保署研議劃設保護區

台灣5年至少目擊19種鯨豚,海保署研議劃設保護區。圖為花蓮外海的抹香鯨。(海保署提供)

台灣5年至少目擊19種鯨豚,海保署研議劃設保護區。圖為花蓮外海的抹香鯨。(海保署提供)

2024/02/17 17:38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海洋保育署指出,全球90多種鯨豚,曾出現台灣周遭海域的種類將近三分之一,目前統計5年目擊至少19種,因此提出「鯨豚保育計畫」,將劃設保護區列為中程目標。

海保署於2018年成立,隔年開始調查台灣鯨豚族群,從花蓮、台東,延伸至宜蘭、基隆、新竹、苗栗、彰化、雲林、高雄、屏東等縣市海域,5年共目擊至少19種鯨豚、380群次,其中以瑞氏海豚最多,其次為長吻飛旋海豚。

以去年為例,共目擊11種鯨豚,包括高雄外海的瑞氏海豚、弗氏海豚、熱帶斑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小虎鯨及糙齒海豚,屏東西側外海的熱帶斑海豚及長吻飛旋海豚,花蓮石梯港外海則有多達35隻的大型抹香鯨,彰化雲林外海的中華白海豚出現母子檔。

因此,為了妥善保護鯨豚多樣生態,海保署召開多次專家學者會議,研擬「鯨豚保育計畫」,分析台灣鯨豚受到獵捕與買賣、混獲與漁具纏繞、海洋污染與廢棄物、水下噪音、船隻撞擊等威脅,並提出法制規範及執行、監測研究、棲地維護及人為活動管理、教育宣導、民間企業及國際參與等5大保育工作面向。

其中受到關注的是,為配合海洋保育法草案,中程計畫將根據歷年族群調查及威脅熱點評估等,與縣市政府研商,劃設鯨豚重要棲息環境或保護區。

長期計畫則調查鯨豚活動熱區的鯨豚生態、賞鯨業者、漁船數量、淡旺季開船頻率等,並將產業對鯨豚行為的影響、干擾,納入評估該區域的環境承載量,更要評估離岸風力發電設置後,底棲環境改變對海洋生態的潛在影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