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僑鄉時代重要經典 金門古蹟董允耀洋樓修復工程安梁歸岫
金門縣定古蹟大古崗董允耀洋樓曾於2015年2月11日獲指定為古蹟。 (記者吳正庭翻攝現場圖片)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縣定古蹟大古崗董允耀洋樓修復工程今天進行安梁歸岫儀式,全程依古禮進行,再次彰顯這棟洋樓是「完整反映僑鄉時代的重要經典之作」。縣文化局長呂坤和說,期許今年10月25日完工後,將洋樓活化再利用,朝「博物館」概念的方向規畫。
縣文化局指出,董允耀洋樓2015年2月11日獲指定為古蹟,理由是「建築規模宏大,完整反映僑鄉時代的重要經典之作」、「反映20世紀初期洋樓建築營建技術,內部具多層次之防禦工法為其特色」、「基地範圍完整,有獨立內院,為地區少見。」
古崗村子弟縣議員董森堡說,這是金門少數具古蹟身分的洋樓,有一體式的全莊園建築,包含主建築、迴向、圍牆、水井等等,更是金門洋樓中少見生活機能完備者,又具備建築防盜、「明火不進主建築」的防災功能;牆上泥塑有老鷹、大象等西洋建築風格;後期有砲兵單位及海龍蛙兵進駐;董允耀洋樓見證金門洋樓與戰地歷史,是金門洋樓建築的經典。
曾多次擔任該洋樓解說的董森堡,致詞時再次感謝董允耀孫女董賽姍繼承祖父的大愛精神,2020年將產權捐給金門縣文化局。
縣文化局指出,傳統建築的營造過程常透過儀式行為取得天、地、人三位一體空間的和諧,分別由大木匠司、土水匠司、打石匠司等「三祧師傅」依序執行掀梁、點梁、押煞、送五穀等儀式,代表建築興建過程圓滿。
負責施作的現代營造負責人陳榮文說,若上梁時未符傳統吉制,梁下先以楔木墊之,另擇吉日取下「楔木」,使梁安放「歸岫」。他說,取下楔木讓梁歸岫,就是「安梁歸岫」儀式。
縣文化局表示,董允耀洋樓自2022年4月29日開工至今已約600日,也代表修復工程進入高峰,此案屬修復工程,因此不刻意將梁取下進行上梁儀式,僅作安梁儀式。
縣文化局表示,董允耀幼年家境清貧,以賣豆腐為生,10餘歲隨鄉人赴印尼泗水謀生,與人合夥經營船行,往來於南洋一帶。「董允耀洋樓」是董允耀1933年返鄉興建。
1949年至1953年曾是國軍單位進駐的軍營,1953年1973年曾是成功隊特種蛙人隊的營區。2022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金門縣政府共投入4500萬元進行修復,預計今年10月25日完工。
金門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的大門兩側牆上,有海龍字樣及蛙人圖樣。(記者吳正庭翻攝現場圖片)
縣議員董森堡指著董允耀洋樓內牆上留有的「毋忘國恥」字樣。(記者吳正庭攝)
董允耀洋樓舉行「安梁歸岫」儀式,現場施作人員取下「楔木」,使梁安放「歸岫」。 (記者吳正庭翻攝)
洋樓上方刻有一九三三年建造的年代及董氏堂號「豢龍」字樣。(記者吳正庭攝)
董允耀洋樓正面屋頂的山花上塑有董允耀的印尼名「Tang Oen Yauw」。(記者吳正庭翻攝現場圖片)
主辦單位依古禮執行安梁儀式,在「送五殼」中加入印尼錢幣,希望復刻當年的氛圍。(記者吳正庭攝)
董允耀洋樓牆上有鷹等具有西洋建築風格的泥塑。(記者吳正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