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改善漁港經費 漁業署:較馬政府提高71%
農業部代部長陳駿季。(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灣許多漁港過去開埠以來都未翻修,就是還待升級,農業部於2016年後投入155.6億元改善全台138處漁港,其中包含自1968年開埠後都沒有翻新的前鎮漁港,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相較2008年到2015年期間,整體漁港建設經費成長71%。
過去民眾對漁港和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印象多半都是地板潮濕、空氣都有滿滿的魚腥味,而船上的移工在寒流來襲時,卻連洗個熱水澡都有困難,而種種情況近年都已改善,張致盛表示,自2016年後就開始漁港升級、翻新,並持續完成疏浚,整建老舊碼頭近1.4萬公尺,改善防波堤近5200公尺,改建21處生產地魚市場,並設置28處船員岸上淋浴室28處,也因應漁船移工信仰興建祈禱室與休息室13處,在遠洋漁船基地的前鎮漁港也興建可服務1.5萬人次、300艘遠洋漁船的船員會館。
過去養殖魚塭最怕連日大雨,排水不及導致魚塭的養殖魚類逸失,漁業署也針對養殖漁業區布建排水系統,張致盛表示已完成養殖生產區排水路10.7萬公尺,「近年已經很少聽到養殖漁業區有淹水的問題。」因應極端氣候可能面臨水源不足等問題,也已完成海水統籌供水管線3.5萬公尺,也在金目鱸的主要養殖地區如嘉義等地,計畫興建淡水統籌供應中心,將取鹹度較高、農業難以使用的伏流水為水源,且已取得暫時水權,保證水源與水質的穩定和供應,已累積增值效益近40億元,漁獲產能增加3.5萬噸。
農業部也持續布建水產品的冷鏈系統,提供年1.2萬噸水產加工量能及提升產業團體加工產能2倍以上,延長水產品保存期限10-20%,減少水產品耗損3-5%;也藉由消費地的冷鏈物流體系建置,藉由冷鏈物流體系之建置,已增加2.3萬噸冷凍倉儲能力,強化水產品對外競爭力。
農業部代部長陳駿季表示,過去農業部對漁業的投資不足,而近年透過對漁港等基礎環境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而部分外界指漁港的升級是大撒幣完全是謬誤,他說,農漁民需要被尊重跟肯定,對環境投資就是照顧跟協助農漁民最重要工作之一,也表示明年會繼續冷鏈二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