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洋蔥種植面積近腰斬 農業部引移植機解人力荒
步行式洋蔥移植機。(高改場提供)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洋蔥是台灣重要經濟作物,種植洋蔥最多的地方正是具備得天獨厚地理環境的恆春半島,占全台總生產面積一半,不過,近年栽培面積逐漸減少,已從高峰的600公頃降至去年剩348公頃,為有效提高產能,農業部引進移植機,今天到恆春鎮舉行示範觀摩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簡稱高改場)指出,務農勞力老化及缺工,引進新農機,有助於減緩農村勞動力短缺所造成的產業瓶頸。
台灣人口老化加速,務農人力也減少,恆春半島雖是洋蔥重要產地,但種植面積是一年不如一年,為改善並建構栽培管理的技術來替代人工並有效提升生產效能,高改場積極導入自動化機械,今天到恆春大和農場進行田間作業示範觀摩會,吸引不少農民到場一窺究竟。
高改場指出,洋蔥從播種、育苗、移植到採收約需6個月,過程中除種植及採收作業皆已進入機械化作業,定植作業是最需要大量勞動力的階段,但現在農村勞動力短缺及人口老年化,農忙期不僅雇工困難且工資逐年升高,生產成本逐漸攀昇,市場競爭力不佳,有待新方法投入改善。
高改場說,導入自動化機械並非買入機械就可一勞永逸,像是必須配合專用穴盤苗,而非傳統土拔苗,這也需要自動播種機及穴盤育苗技術配合,而洋蔥苗穴盤又與一般蔬菜所使用者有極大差異,育苗技術難度高,但為了改善人力問題,因此引入最新式的機械化機具,得以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