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208契作稻農用靠AI防病蟲害 農藥用量少一半
農民在田間拍攝稻株基部,影像上傳雲端,由電腦分析罹病可能性,因互相串連,達到預警效果。(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彰化縣二林鎮有208位契作稻農,從今年開始使用農試所開發的智慧雲端管理系統,大家連結成一個「防治平台」,透過空拍機或手機取得田間的影像,上傳雲端,由資訊科技公司對稻株進行顏色光譜分析,可以在稻熱病和褐飛蝨病爆發之前就收到預警,有效降低農藥的使用。
今天農試所與壽米屋企業在二林田間首度發表成果,農民說,以前他們都是憑感覺「時間到了」就噴藥,現在大家「共同提供影像」,交給雲端電腦作分析,手機會提醒農民,「需要時才噴藥」,不僅可以節省農藥錢,也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農試所長林學詩表示,智慧農業可以省工、省時,但通常只有在溫室裡面才容易操作,稻米佔台灣農業最大的種植面積,如何透過智能科技達到田間管理,這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大環境變化的因素太多。
林學詩說,這個計畫由農試所開發,技轉給民間的國興資訊科技公司,再由壽米屋企業旗下的契作農民開始試驗。農試所作物組研究員賴明信說,國內稻米分成一期和二期稻作,一期稻最怕遇到稻熱病,二期作最怕遇到褐飛蝨病,如何適時、適量用藥防治常考驗農民的經驗。因稻熱病的病株出現在葉片,利用空拍機回傳的光譜影像進行AI人工智慧解析,可以在病蟲危害的初期就提出警示,通知農民做預防性措施,有效提高防治的效果。褐飛蝨都寄生在稻株基部,農民則用手機拍照回傳系統,系統同樣進行人工智慧分析,達到預警效果。
賴明信表示,因為整個稻米產區有上百位農民一起產生影像,再透過環境風場的分析,若有農友的稻株已感染,周邊的農友就可以提高警覺,把危害降到最低。
詹姓農民說,以前「時間到了」就噴藥,現在是「手機通知」才噴藥,有時還不一定要噴藥,因為防治時間抓得對,節省一半的農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