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環院建置「爐碴指紋資料庫」 未來可追查濫倒源頭
國環院規劃建置「爐碴金屬含量特徵及結晶差異指紋資料庫」,為全台約30多家鋼鐵業不同製程產生的爐碴廢棄物建立「指紋」。(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農地遭濫倒廢爐碴案件層出不窮,為揪出濫倒爐碴源頭,環境部國家環境硏究院規劃建置「爐碴金屬含量特徵及結晶差異指紋資料庫」,為全台約30多家鋼鐵業不同製程產生的爐碴廢棄物建立「指紋」,目前已建檔16家,預計明年底全數建置完畢,盼未來協助環保機關及檢警調單位,循線揪出非法濫倒爐碴的鋼鐵業工廠。
國家環境研究院代理院長張順欽表示,爐碴是煉鋼時爐床底部產生的副產物,經過處理可以作為道路工程鋪路的材料,但也有不肖業者非法將爐碴濫倒在農地上,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為協助環保機關及檢警單位揪出濫倒爐碴源頭,國環院正在建立「爐碴金屬含量特徵及結晶差異指紋資料庫」,為全台約30家鋼鐵業建立資料庫,幫助環檢警縮小追蹤調查範圍、循線找到污染源頭。
國環院檢測技術中心主任楊喜男說明,鋼鐵業產生的爐碴會因為製程不同而有差異,透過向全台各家鋼鐵業者蒐集廢爐碴,並採用物理分析方法,透過X射線繞射分析儀掃描、分析爐碴的金屬含量特徵及結晶差異,依成份表幫不同業別及製程的爐碴編號、建立「指紋」,目前已建檔16家,包括碳鋼業10家、不鏽鋼業4家、一貫作業煉鋼廠2家,預計明年底完成全台的爐碴指紋認證系統。
楊喜男進一步指出,比起傳統上透過化學分析方法,把爐碴打碎後滴入強酸溶解分析成份,採樣後會產生化學廢液;現行透過物理方法,只要將爐碴剖面後即可進到儀器分析,過程中不會產生廢液,對環境更友善。
鋼鐵業產生的爐碴會因為製程不同而有差異,目前國環院已建檔16家鋼鐵業,預計明年底將完成全台鋼鐵業爐碴資料庫。(記者陳嘉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