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達悟民族教育論壇」 達悟族織布文化是民族記憶
教育部日前舉辦「達悟民族教育論壇」,社區大學教師郭良桃示範「整經」工序,纖維需經整經後,才有辦法進行編織。(教育部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為傳承達悟族的織布文化,教育部委請國立台東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蘭嶼民族教育課程發展中心,日前舉辦「達悟民族教育論壇」,在蘭嶼鄉椰油國小,以「Ka mateneng ya tominon?織多少」為主題,展現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民族文化課程成果,也促進各校學習交流。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孫旻儀說明,今年是第4屆達悟民族論壇,織山工作室及友點織事創辦人謝美如 Siwa Nomin是新竹縣尖石鄉四所原民實驗中小學編織老師,她分享如何協助苗栗地區泰雅族實驗學校,規劃國民教育階段的織布課程,蘭嶼魚尾人手作工作坊負責人江百綺、蘭嶼高中文化教師郭月桂及社區大學教師郭良桃,則進行織布課程實作工作坊講習,以及認識達悟民族文化中常見的編織用植物。
台東大學蘭嶼民族教育課程發展中心表示,在達悟傳統織布文化中,男人會上山悉心尋找適合的木材,為太太製作織布工具;而達悟女人學習一身手藝,會為先生、家人量身織作一件丁字褲或傳統服,然而在穿戴族服之外,現在的達悟孩子,應該幾歲開始學習織布相關文化、又能在哪裡習得這些技藝?目前蘭嶼4所小學加上蘭嶼高中,各自在織布主題發展什麼課程、又遇到哪些共通性的挑戰?
台東區協作中心主持人、台東大學教授熊同鑫、謝美如、椰油國小校長陳淑雯、蘭嶼Libang個人工作室負責人謝和英進行綜合座談,討論達悟織布課程納入學校教育的可行性與後續發展,鼓勵更多教師及部落族人共同關心織布技藝的傳承。
謝美如提醒,織布不是單純的操作課程,而應該是從認識植物功能、特性,製作編織工具到認識族群文化特色的一系列課程;教師謝和英指出,達悟族透過編織傳承了許多重要的文化意涵,不僅是單純的技藝,更是民族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