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曾經月薪買不起這把傘 台南88年老店徵「畫傘師」

「張萬春」第一代製作的手工傘,傘骨全用竹製、做工精緻,傘骨內側的棉線也是手工縫進竹製骨架內。(記者王捷攝)

「張萬春」第一代製作的手工傘,傘骨全用竹製、做工精緻,傘骨內側的棉線也是手工縫進竹製骨架內。(記者王捷攝)

2023/09/23 07:13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台南老店「張萬春陽傘」可追溯至1935年,店內僅存兩把手工竹編傘,當年工人的月薪買不起一把,可說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如今日本也能找到類似的手工傘,是地方特色且要價萬元,可惜「萬春」後來為了生存,轉型做晴雨傘,四代張育展雖然已做不出以前的手工傘,但研發了復古傘,現在只缺適合的畫傘師。

「張萬春陽傘」第一代張依獅,以「萬紫千紅總有春」將店名取為「萬春」,1930年代,最大的市場是日本藝妓專用傘,製傘的竹子要浸水發酵、蒸燙、日曬,做好了傘內的骨架,還要人工縫上花線,鞏固傘的結構,傘外還要沿著骨架縫上相同大小的竹片,這樣傘收起來時,竹片靠攏才美觀,而傘面絹布上,還要外包給繪傘師,畫上優美的圖案。

第三代、已經退休的張原誠說,上一代常說,當時一個工人月薪3元,一把傘就賣5元,原本台南高分院對面都是「萬春」的工廠,後來經歷中國貨侵入市場,為了生存只能轉型,如果要再做以前的手工傘,他可能還要摸索一段時間。

四代張育展接手時,趁著國人對MIT信賴的熱潮,設計一批傘重新站穩腳步,他曾做過復古傘當作文創商品,但繪傘師已經不願再動筆,文創商品就一直擱置,雖然台南有藝術學校,但為生計也沒有時間去找到合適的畫師,他說,連超商都賣傘的時代,生存不容易,如果能複刻第一代的手工傘,可能就是他不用靠雨傘賺錢的那天。

第三代接班人張原誠,曾想做過文創傘,但是畫傘師只畫了這一把傘以後就不願繼續畫。(記者王捷攝)

第三代接班人張原誠,曾想做過文創傘,但是畫傘師只畫了這一把傘以後就不願繼續畫。(記者王捷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