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奈米粒子變身「激光戰士」 台日跨國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研究團隊利用「希瓦氏菌 」本身具有細胞外電子傳遞的特質,與二氧化鈦奈米粒子整合,在X射線活化下產生抗癌作用。(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醫療奈米科技日新月異,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長庚大學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跨國合作研發「放電菌膜奈米複合粒子行放射動力療法」研究成果,讓複合奈米粒子如同「帶著X射線武器的激光戰士」對抗癌細胞,獲得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奈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刊登,今(23)日台日兩地同步發表,未來應用抗癌藥物創造人類福祉。
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葉晨聖透過3D動畫說明,團隊利用「希瓦氏菌」本身具有細胞外電子傳遞的特質,透過放電傳遞電子的特性,與二氧化鈦奈米粒子整合,仿生成「放電菌膜奈米複合粒子」。在低劑量X射線的活化下對癌細胞進行毒殺,達到增強放射動力治療的功效;且在小鼠原位肝腫瘤模型試驗中,進一步研究發現具高度的生物安全性。
成大指出,奈米科技在21世紀是最熱門的研究與產業應用領域,然而將奈米生醫技術引入臨床應用仍然面臨許多挑戰。以奈米光動力治療為例,目前仍受限於光線穿透深度的問題,導致奈米光動力技術僅能在淺表癌症方面應用。
成大表示,奈米光動力材料的電子傳遞效率限制需要突破,這項跨國合作研究,即利用X光放射線(X光)的組織穿透能力及其高臨床普及性,提升技術臨床運用可行性。而且相較於傳統放射線治療療程需要照射高劑量,此技術則僅需極低劑量的輻射暴露,大大降低治療的副作用。
研究團隊還包括日本巨分子與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教授岡本章玄、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李偉鵬,以及高雄長庚醫院教授蘇家豪等人,跨國合作獲得創新突破。
台日跨國合作「放電菌膜奈米複合粒子行放射動力療法」研究成果,登上 《自然奈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 國際期刊。(記者洪瑞琴攝)
成功大學今日發表「放電菌膜奈米複合粒子行放射動力療法」,呈現跨國、跨校、跨領域的團隊研究成果。(成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