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遠征北極!中大科研團隊極地奧秘探索 帶回第一手寶貴成果

中央大學2023年第一批北極探索隊順利,完成研究任務,帶回第一手寶貴資料。(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2023年第一批北極探索隊順利,完成研究任務,帶回第一手寶貴資料。(中央大學提供)

2023/08/21 17:18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遠征大半個地球,忍受極地酷寒之挑戰,國立中央大學第一批北極探索隊已完成在波蘭哥白尼大學Kaffioyra野外極地研究站研究工作,帶回第一手寶貴研究資料。希望藉由跨國、跨域的研究合作,了解地球複雜又脆弱的環境交互影響,尋找人類永續生存的明天。

這支名為「FOX」的研究團隊,由中央大學的地球科學系教授張竝瑜、大氣科學系教授王聖翔,以及地科系助理教授張文和等組成。此外,兩位地科系研究生陳穎龍、莊悅琪,以及高中地科老師林士然也參與其中。該團隊的主要科學目標在於監測極地苔原凍土環境下,近地層、地表土壤和大氣之特徵,以及這些系統的交互作用關係。他們運用地球物理和大氣科學的技術,進行跨領域研究。

團隊運用高解析度的地電阻影像和透地雷達方法,對當地鑽井監測站附近的地下永凍層進行了探測,並比對去年在同樣測線上取得的結果,以了解永凍層在全球暖化下的時空變化。此外,團隊也擴展了對冰河終積物、苔原和北極海岸沙丘等不同環境的探測,以深入了解永凍層頂部在不同地質和地形環境下的空間變化。

此次探隊按照預定的採樣和探測計畫,順利收集了各項資料,取得了寶貴的成果。研究團隊希望透過持續的跨學科合作,逐年深入瞭解北極陸地與大氣環境間的連動機制,解開脆弱環境交互影響的謎團,並提供科學實證數據,以協助未來應對環境變遷所需的調適和決策工作。

另一方面,張文和利用無人機進行測繪工作,研究歷年來北極冰川消融的變化,探究冰雪覆蓋範圍的變動以及地質構造的分布。同時對苔原、海岸帶和河流沉積物的變化及其空間分布進行研究,為其他科學團隊提供了基礎分析資料。

為了解地下永凍層的消融變化與北極大氣中水分的陸氣交互作用,王聖翔在苔原上建立大氣和土壤熱通量觀測站。此外,他們還利用張文和提供的無人機進行了垂直大氣溫度和溼度剖面觀測,深入探究350公尺內的大氣特性。這些密集且高解析度的觀測資料,有助於了解淺部地層沉積物與近地表空氣的交互作用機制,並釐清冰川退縮後,苔原裸土對氣候變遷的反饋作用。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聖翔建立大氣及土壤熱通量觀測,並利用無人機進行350米內垂直大氣溫溼度剖面觀測。(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聖翔建立大氣及土壤熱通量觀測,並利用無人機進行350米內垂直大氣溫溼度剖面觀測。(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地科系張竝瑜教授團隊運用透地雷達,檢測北極苔原的地電阻三維反演算結果。(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地科系張竝瑜教授團隊運用透地雷達,檢測北極苔原的地電阻三維反演算結果。(中央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