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局1916工坊「以工換技」 大學生秀習藝成果
文資局推「以工換技」大學生以服務時數回饋就能免費跟工藝師習藝。(記者蘇孟娟攝)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動「以工換技」實習計畫,媒合對工藝有興趣的大專院校學生,免費跟隨工坊業師習藝,透過師徒制帶領個別實習生學習技能,實習生則以實習服務時數回饋工坊業師,以工時換取技藝;計畫推動7年來已媒合千名學生參與學習,在文資局舉辦成果展,展現學生習藝成果。
文資局長陳濟民指出,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成立1916工坊,推動將傳統文化資產融合創意設計應用,引進30餘工坊進駐,讓民眾能就近接觸傳統工藝;2016年起推動「以工換技」實習計畫,協助文資、文創、設計等科系的實習生參與,到今年成功媒合逾千名學生跟著工坊多元技藝的藝師習藝,體會文化資產的內涵與工法,再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甚至學生可以因此建立一技之長;文資局今起推出成果展,展示學生習藝成果。
策展人、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洪祺森指出,工坊有包括金工、木工、漆藝等,「以工換技」提供學生跟隨藝師習藝及服務實習共320小時,學生可學會工藝技藝,也能回饋藝師,希望能讓工藝獲更多年輕世代注意或推廣。
不少學生完成實習計畫後均表示大有斬獲,很多學生均對從零到有累積到技藝及知識表示最值得,例如學皮革烙畫,從選皮革到磨皮技術及上油等,因有業師指點,不必靠自己摸索,節省學習時間,又能學到訣竅;更有學生學到合作及溝通技巧,成功策劃市集活動等,習藝的過程中除了增加專業能力,更學習與不同人群互動,增加社會接觸,甚至具一技之長。
文資局今起規劃成果展,展出今年暑期實習生習藝成果、傑出實習生訪談紀錄片及歷年實習影像回顧等總計37件作品,同時也呈現漆藝、交趾陶、粧佛、金工等傳統工藝共工坊業師創作時所使用的工具、技法及材料,展至8月底。
文資局推「以工換技」大學生以服務時數回饋就能免費跟工藝師習藝。(記者蘇孟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