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仍有近千隻流浪犬 導致山羌族群大減9成
壽山流浪犬近千隻,導致山羌族群數量顯著下降9成。(圖由自管處提供)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加上周圍地區,估計有近千隻流浪犬,導致山羌族群5年內大減9成;自管處呼籲民眾不要再餵食,以免造成公衛及生態問題。
立委邱志偉日前在立院質詢指出,根據110到111年調查,壽山地區的山羌減少超過90%,目前推估數量僅剩50到63隻,已出現區域性滅絕的可能,而流浪犬是造成山羌數量下滑的主因,零撲殺政策上路已6年,應有配套措施。
對此,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壽山地區是流浪犬重災區,自102年起就積極處理,與民間團體合作採用移除安置方式,並委託中山大學研究浪犬與山羌族群數量。
自管處於102~106年,將園區內的浪犬移除安置,5年累計從園區移出500多隻,但浪犬每年可繁殖2胎,每胎約可產出8隻幼犬,繁殖快速。因應106年動保法修法,開始實施零安樂方式,各收容場所爆滿,因此採TNVR(誘捕、絕育、注射狂犬病疫苗、回置)與移除安置併行方式,107-110年移除約150多隻浪犬,同時執行高強度TNVR近500隻,減緩犬隻繁殖速度。
經過4年的高強度TNVR,壽山母犬絕育率達85%、半屏山區達74%。110~111再次進行浪犬及山羌族群量研究,清華大學助理教授顏士清團隊發現浪犬數量微幅下降,但有效抑制出生率,顯示TNVR可暫緩族群數量上升,但要減低族群量仍須搭配移除安置。
自管處說明,山區捕捉浪犬非常困難,110年後已達高絕育率,因此自111年起捕捉到的犬隻,直接送往民間收容場所,不再回置。
近期農委會規劃於特定原生種野生動物生態熱區,執行浪犬移除安置試辦計畫,自管處表示肯定,並提醒壽山山羌已在浪犬侵擾下,減少9成族群,盼能劃入優先移除浪犬的生態敏感熱區。
自管處統計,102年至今,累計移除安置超過700隻,TNVR近500隻(以母犬為主)流浪犬,但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內,估計仍有400餘隻浪犬,加上周圍地區可能近千隻,園區已明文規定禁止餵食,但仍有民眾在園區周圍道路餵食,此舉將妨礙誘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