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嘉義梅山古厝彩繪作者之謎揭開 竟是國寶畫家林玉山百年前作品

梅山古厝彩繪落款「立軒」及「畫」的字跡(上),與林玉山的兩幅畫作字跡(下)幾乎一樣。(林柏亭提供、國美館典藏、記者林宜樟攝與合成)

梅山古厝彩繪落款「立軒」及「畫」的字跡(上),與林玉山的兩幅畫作字跡(下)幾乎一樣。(林柏亭提供、國美館典藏、記者林宜樟攝與合成)

2023/06/07 22:14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曾獲得行政院文化獎、二等景星勳章、作品「蓮池」被指定為國寶的台灣本土畫家林玉山,17歲時曾為嘉義縣梅山鄉深山1棟古厝彩繪,外界卻從未得知,相隔100年後,今年意外由文史研究者發現;林玉山之子、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日前親自上山見證,經比對同期作品落款、畫風、字跡,證實是林玉山現存唯一的民宅彩繪,為台灣美術史留下珍貴的一頁。

林玉山於日治時期1907年出生於嘉義市,1927年作品入選首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與郭雪湖、陳進被稱為「台展三少年」;他生平獲獎無數,2004年過世,作品由國立台灣美術館等各大美術館收藏,2015年作品「蓮池」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寶,是台灣近代本土畫家首件國寶畫作,也是目前唯一一件。

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生李維漢,今年3月到梅山鄉探訪一處海拔1100多公尺的古厝,古厝彩繪雖已斑駁,仍可發現模糊的「癸亥(1923年)」字樣,另在門邊彩繪發現「羅山立軒畫」文字,經請教熟悉藝術史的學者,得知林玉山本名「英貴」,字「立軒」,可能是林玉山作品,只因其作品大多以「玉山」落款,雖曾有多位藝術人士到訪古厝,卻無人聯想「立軒」就是林玉山。

林柏亭於5月29日由記者陪同到訪古厝,逗留近1小時,拍下「姜太公釣魚」、「福祿壽」、「牧童遙指杏花村」及錦上茶花、鳳凰、野鶴等各式彩繪作品,直說「驚豔」;林柏亭說,1920年代嘉義地區畫家以「立軒」為號只有父親,使用到1928年改用「玉山」;他將彩繪比對父親年少時的作品,「立軒」落款、畫風均相似,而蘇秦六國封相(1924)、關雲長(1925)畫作中的「畫」字,與彩繪字跡相同,證實藏在深山長達百年的古厝彩繪,就是父親所繪。

林柏亭說,父親曾搭乘竹排,從現今中埔鄉一路到大埔鄉一帶寫生,可惜從未聽聞他提及梅山鄉古厝彩繪事蹟。一名17歲少年為何到深山為三合院彩繪?如何上山?如今難以得知。林柏亭也說,父親成年後曾為民雄劉家古厝彩繪,但古厝已拆除,僅留下構件,梅山鄉古厝是父親現存唯一完整的民宅彩繪。

古厝屋主陳建榮說,先人開墾已九代,古厝歷史應超過148年,彩繪何時創作、源由,先人並未留下記錄,僅聽聞據說是神童所繪;古厝歷經地震、風災,仍屹立不搖,時有藝文人士探訪,讚嘆彩繪藝術價值,但先前不知作者,如今才知竟是國寶畫家的作品;陳建榮說,祖先留下的古厝具有傳承意義,雖已老舊,但他仍居住在內,沒有拆除念頭。

嘉義縣梅山鄉深山中一處古厝,屋內彩繪竟是國寶畫家林玉山在百年前所繪製。(記者林宜樟攝)

嘉義縣梅山鄉深山中一處古厝,屋內彩繪竟是國寶畫家林玉山在百年前所繪製。(記者林宜樟攝)

梅山鄉超過百年歷史的古厝,門邊彩繪留有林玉山年少時「立軒」落款。(記者林宜樟攝)

梅山鄉超過百年歷史的古厝,門邊彩繪留有林玉山年少時「立軒」落款。(記者林宜樟攝)

梅山鄉古厝裡由林玉山繪製的彩繪。(記者林宜樟攝)

梅山鄉古厝裡由林玉山繪製的彩繪。(記者林宜樟攝)

故宮前副院長林柏亭,在古厝拍下父親林玉山的落款與畫作。(記者林宜樟攝)

故宮前副院長林柏亭,在古厝拍下父親林玉山的落款與畫作。(記者林宜樟攝)

故宮前副院長林柏亭(左)與古厝屋主陳建榮(右)。(記者林宜樟攝)

故宮前副院長林柏亭(左)與古厝屋主陳建榮(右)。(記者林宜樟攝)

梅山鄉古厝彩繪(右)與林玉山的畫作比對。(林柏亭提供、國美館典藏、記者林宜樟攝與合成)

梅山鄉古厝彩繪(右)與林玉山的畫作比對。(林柏亭提供、國美館典藏、記者林宜樟攝與合成)

梅山鄉古厝裡由林玉山繪製的彩繪。(記者林宜樟攝)

梅山鄉古厝裡由林玉山繪製的彩繪。(記者林宜樟攝)

17歲林玉山在梅山鄉古厝留下的彩繪作品。(記者林宜樟攝)

17歲林玉山在梅山鄉古厝留下的彩繪作品。(記者林宜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