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水砲」清除福壽螺卵 暨大附中勇奪國際科學想像力論壇銀賞獎
![國立暨大附中師生赴日本筑波大學參加高中生國際科學想像力論壇,拿下銀賞獎,表現優異。(記者佟振國攝) 國立暨大附中師生赴日本筑波大學參加高中生國際科學想像力論壇,拿下銀賞獎,表現優異。(記者佟振國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04/11/4266877_1_1.jpg)
國立暨大附中師生赴日本筑波大學參加高中生國際科學想像力論壇,拿下銀賞獎,表現優異。(記者佟振國攝)
〔記者佟振國/南投報導〕南投縣埔里鎮國立暨大附中數理實驗班同學前往日本筑波大學參加「高中生國際科學想像力論壇」,其中陳宥蓉、馮湘芸以解決埔里茭白筍面臨福壽螺危害為發想,由教師駱奕帆指導,跨校與高雄中山工商師生合作的作品「解決福壽螺裝置」,能自動在田間搜尋附著作物的福壽螺卵,再以水柱清除,減少危害作物機會,創意發明也拿下銀賞獎,為校也為台灣爭光。
2010年開辦的筑波大學「高中生國際科學想像力論壇」,每年皆吸引日本國內眾多高校學生及20多個國家的同學參與,今年疫情趨緩恢復舉辦,國立暨大附中則有數理實驗班18位同學,由暨大教授兼總務長陳啟東、附中科學專題研究教師駱奕帆率隊參賽。
參賽作品包括「解決福壽螺裝置」、「木黴菌分解百香果殼可行性探討」、「後天訓練能否改變果蠅的趨光性」、「蚊子逃脫室設計」、「校舍綠建築化」,其中「解決福壽螺裝置」獲得口說組銀賞獎,校長黃方伯表示,在全部240件作品只取金、銀賞獎各8件的嚴苛條件下,暨大附中師生表現非常難得,也感謝企業負責人葉志忠長期對學校推動科學教育的經費支持。
暨大教授陳啟東也說,暨大附中的研究專題是發掘在地問題,並嘗試以科學方法解決,落實與地方連結,善盡學校的社會責任,而且陳宥蓉、馮湘芸等多名同學以純熟的英語報告與回答教授提問,整體表現更勝日本高中團隊。
陳宥蓉表示,家裡種茭白筍,從小看父母因福壽螺危害田間飽受困擾,用藥防治又會影響身體健康與污染環境,為幫家人解決問題,與馮湘芸討論並向老師請益著手研究,發現福壽螺的卵一旦掉入水中,將大幅降低孵化率,因此研發終結裝置。
由於裝置製作涵蓋電子資訊,陳宥蓉、馮湘芸跨校與中山工商資訊科孫加恩合作,結合現今AI人工智慧技術、無人船及迷宮機器人等原理,在老師駱奕帆與楊鎮澤指導下,利用簡單的電路板、影像辨識及程式編寫成功發明「福壽螺終結裝置」。
「福壽螺終結裝置」動力來自太陽能,裝置在水田中行駛,一旦鏡頭偵測到福壽螺卵依附在作物上,就能自動抽水並噴出水柱將卵擊落,降低螺卵孵化率,希望為防治福壽螺提供新方法。
![「福壽螺終結裝置」透過太陽能在茭白筍田間行駛,結合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一旦發現作物上的福壽螺卵,立即鎖定噴出水柱將其擊落,減少孵化率。(記者佟振國翻攝) 「福壽螺終結裝置」透過太陽能在茭白筍田間行駛,結合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一旦發現作物上的福壽螺卵,立即鎖定噴出水柱將其擊落,減少孵化率。(記者佟振國翻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04/11/4266877_2_1.jpg)
「福壽螺終結裝置」透過太陽能在茭白筍田間行駛,結合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一旦發現作物上的福壽螺卵,立即鎖定噴出水柱將其擊落,減少孵化率。(記者佟振國翻攝)
![陳宥蓉(左)、馮湘芸(右)以熟練英文進行簡報及回答評審教授的提問。(記者佟振國攝) 陳宥蓉(左)、馮湘芸(右)以熟練英文進行簡報及回答評審教授的提問。(記者佟振國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04/11/4266877_3_1.jpg)
陳宥蓉(左)、馮湘芸(右)以熟練英文進行簡報及回答評審教授的提問。(記者佟振國攝)